骡帮会馆属清代古建筑,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古镇社区中街,始建于清光绪七年至十三年(公元1881-1887),由大殿(马王庙大殿、关帝庙大殿)、戏楼(又称双戏楼或鸳鸯戏楼)、山门(又称双山门)和广场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南侧武昌馆属明代建筑,是湖北武汉一带商贾集资修建,始建于明成祖年间(约1420-1442),后在清康熙、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多次修葺,原有山门、戏楼、广场、大殿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广场前建有别具一格的戏楼,“文革”期间山门、戏楼被拆毁,现保存有武昌馆大殿和广场,属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北侧为北会馆,属清代建筑,是山西北方商贾集资修建而成,会馆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原有山门、戏楼、广场、大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极具北方建筑特色,“文革”期间山门、戏楼被拆毁,现保存有北会馆大殿和广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会馆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艺术精湛,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才能的高度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群布置相当成熟,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层层深入,建筑采用巧妙而科学的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灵秀,又有秦人雄伟强捍的阳刚之气,体现了中原雍容大度,富丽堂皇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建筑装饰木雕、石刻等均具有永不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整体建筑结构紧密,木雕精致,建筑工艺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骡帮会馆、北会馆1981年6月被山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骡帮会馆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1992)34号文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骡帮会馆保护范围为:A区、东至小学后院墙(现骡帮会馆办公室后东墙)、西至马荣华宅(老街现在的戏楼山门)、南至粮站北墙、北至区公所南墙(现广场景观墙);B区为A区外延2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C区)为B区外延30米内。
2008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付170万元对骡帮会馆戏楼进行了维修,2010年省局又拨付资金210万元对骡帮会馆山门、大殿(马王庙、关帝庙)进行了维修。2010至2012年山阳县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对武昌馆(大殿、广场)、北会馆(大殿、广场)进行了维修。2013年对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内进行了布展,同年10月免费对外开放;2018年实施了骡帮会馆消防工程;目前,骡帮会馆安防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计划2021年实施。
开放时间:8:00-18点
场馆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双戏楼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