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清涧县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场馆详情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位于清涧县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这里因枣树多而得名。枣林则沟村距清涧县城约25公里,会议旧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5孔窑洞院落,位于210国道东约2公里的山沟中。

1947年3月初,国民党蒋介石集中了34个旅25万兵力,发起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面对十倍与我的强敌,中共中央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有生力量,于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征程。

 3月29日凌晨,毛泽东和中央前委,解放军总部转战到清涧县枣林则沟村,党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史称“枣林则沟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刘少奇为书记,中央工委立即东渡黄河,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之后,中央成立了后方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书记,杨尚昆任副书记和后方支队司令,转移到晋绥解放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保障工作。自此历史上著名的“三委分工”的格局至此形成。

枣林沟会议决议,是党在危急关头,根据战争形势的要求,确定的应急预案。中央书记处的战略分工,既保障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对全国各解放区实施不间断的指挥,又做好了应付各种突发事变的准备。

 枣林则沟会议之后,党中央、毛主席党继续留在陕北,安定了民心,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毛主席仅带4个半警卫连,指挥着不足3万的兵力,同国民党军在陕北的山峁沟壑间展开“蘑菇战术”。吸引国民党大量兵力,并指挥西北野战军借机在运动中歼灭了敌人,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中外战争史上的空前壮举。

 

为了弘扬党的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根脉,让人民群众重温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光辉历史,1978年12月,清涧县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修复开放,列为红色教育基地。2011年,被榆林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清涧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对旧址进行了重新整修,全景式再现了会议旧址原貌,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风采,展现了清涧人民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付出的重大贡献。吸引了全国各地党组织,将旧址作为党史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走转战陕北路,重温党的光辉历史。


   场馆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宽州镇清涧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清涧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