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包谷酒传习基地
场馆详情
一个乡村一个天地,那些散落在崇山峻岭的村庄,过去都是由许多匠人组合起来的。酿酒匠酿出琼浆玉液,铁匠打造犁耙刀斧,石匠、漆匠、篾匠等匠人们,以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建造着一个又一个村庄,那些附着匠人们的血汗与灵性的手工制品,占据着村庄的角角落落,构成一个村庄的生存与脉象。
酒,是粮之精华,喝酒、品酒是陕南人生活中不可缺的礼仪,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酒是水之灵魂,是粮食与水凝结的琼浆玉液它热烈的守护者一方人,如论走在何方酒都能进入视野,让你和它撞个满怀。辛劳一天的人们,每晚睡觉酌酒一杯,舒筋活血解忧愁,往昔琐事坎坷弃心头。这就是被誉为“土茅台”的包谷酒的魅力。那么醇香、醇正的包谷酒又是怎么酿造出来的。今天我们专程走访了,有几十年酿酒经历的黄化斗老人。
出生四十年代初期的汉中略阳县金家河镇黄家沟村村民黄化斗老人,从小传承老辈人酿酒手艺,经过多年自己酿造包谷酒得来实践经验,经他烤酿的包谷酒醇正、香甜、味正,吸引周围村民上门取经、品酒,而他则把酒当歌,以酒会客,家里常常客满为盈。
黄化斗老人酿酒,注重讲究一个“纯”字,把握一个酿酒最佳时段,采用酿酒设备工具,都是木、竹、陶材质, 酿酒水,取之于山石渗透出的纯天然山泉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代发展,那些带着乡村质感的手工制作,淡淡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种带着乡村匠人聪明睿智、别居匠心的手艺手工制品,在时代记忆里传递着温度、光泽、制感,依然在时光深处闪闪发光。远去的各类乡村匠人,村庄永远留下你们那些抹不去的脚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