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文化馆简介
扶风县文化馆成立于1953年4月,是扶风县政府设立的全额拨款的县级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部命名的三级文化馆,隶属于扶风县文化和旅游局。
1989年从原所在的城隍庙搬迁到县城文艺路现址,改变了以前由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居一院”的局面,建成了独门独院的馆舍格局。南有图书馆,东临文艺路游园,与博物馆近在咫尺。现馆建筑面积1533. 43平方米,土地面积1937.52平方米。
馆内现有职工7人,本科以上学历5人,专科学历2人,全馆平均年龄41岁,其中50岁以上的2人。
馆内设置有办公室、文学创作室、美术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戏曲辅导室、群文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8个室。针对免费开放项目,又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老年大学、辅导培训室、多功能厅、书画展厅、非遗陈列室、协会活动室等。
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对所属镇(街)分馆进行业务指导;培训辅导分馆业务干部及业务文艺骨干;创作文艺作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和群众文化交流等。
现有下基层及广场文艺演出的必备的灯光、音响、服装、道具,设备齐备。同时还具备信息基础设施,及时更新维护门户网站,坚持编印《扶风文化》,推广扶风县文化馆公众号,及时报道和传递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全年累计发发布各类信息127篇,保证文化适应形势的发展。
2020年,我馆狠抓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活动,取得显著的效果。由县文化馆牵头举办的广场舞大赛、社火锣鼓秧歌大赛,打造的新编秦腔现代剧《喜铃》已成为扶风的文化品牌。春节、暑期活动常有常新,日常活动规模大,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义写春联2300余幅,举办线上线下书画展11场次,累计展出作品600余幅等,各类培训班29场次。我县现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县级非遗项目30个。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免费开放的实施,使文化馆出现了勃勃生机。各项惠民活动不断推出,传统文化正在传承发展,全民性参与的活动日趋频繁。老年、青少年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活动已拉入日常安排,使文化馆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不断提升,文化馆已成了当地人民参与文化活动、培训辅导、学习业务、休闲娱乐,了解信息、保护民族民间艺术、开展文化交流、理论研究、探讨的文化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