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提到博物馆,必然想到的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如今,我们村村民口口相传、逢人就夸的是家门口的博物馆——白水和园民俗展馆。
白水和园民俗展馆是陕西省第一家以收藏、展示、传播白水“四圣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从地理位置上讲,白水和园民俗展馆靠近和园北门,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游人进入和园,第一眼看到的建筑便是白水和园民俗展馆。白水和园民俗展馆落成后,村民们欣喜道:“我们家门口也有博物馆啦!”
走进白水和园民俗展馆,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钱币山”。
据县志记载,白水境内出土的古币有西汉“五珠”,王莽时“大泉五十”及货布,唐“开元通宝”,宋“崇宁重宝”和“崇宁通宝”以及日本后水尾天皇宽年间所铸“宽永通宝”。我们白水和园民俗展馆的钱币山属于宋“崇宁重宝”。钱币山的构成,其一部分钱币与黄土合为一体,使之普通的黄土变成了金土;另一部分钱币散落在底层,仿佛千千万万为生活奋斗的基层群众。
紧挨钱币山的展台上摆放的是近代的契约、旧纸钱、粮票。契约、粮票虽有点残缺、陈旧,但格式版面完整、字迹印章清晰,并不影响我与先辈交流学习。旧纸钱我之前在父亲的收藏柜里见过,今天再次看到,别有一番亲切感。窗外的光束透过玻璃窗照在钱币上,钱币发着光晕,看过之后,产生了一种喝过杜康酒的醉意,不禁让我穿越古今、浮想联翩。
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多属新石器时代,有石犁头、石钵、石刀、石铲、石斧等。石犁头呈三角形,石钵体宽形扁,石刀均属磨制且中有小孔,石铲质硬体大,色黑发亮、光可照人。其中,石斧分打制和磨制两种,形体大小不一,均出土于白水河与洛河之滨古遗址。陶器瓷器数量最多,多属汉唐时期,有红陶、灰陶、夹砂陶,形状或是茧形、或是塔形,或带着耳朵、或三足鼎立,表面均有制作时所留工艺纹迹。旁边的玻璃展柜里还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残片、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沙陶杯和距今时代25000年的猛犸象化石。青铜器较少,仅有三个,却最引人注意。两个出土于汉,相同点是母子口、圆形腹、双立耳,三兽足、弧形底、用作礼器;不同点是,一个盖饰三兽形钮、足短,一个表面无饰纹、足长。第三个是青铜壶,无足、圆底,腹部两边各有一个铜环。身临其境,观看古物,心里边有说不出的满足感。古物安静、沉稳、无声胜有声,像是慈爱的母亲或是无私的父亲爱他们的孩子一样,向我讲述着故土的文明史。
抬起头看博物馆的墙壁,“二十四孝图”整齐悬挂。据介绍:“二十四孝”绣屏原为八屏,现存七屏,每屏有三个孝子故事。屏上的刺绣花纹精密,人物环境逼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孝子与自己的父母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场景。对于缺失一屏的事实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也好,谁让生活是不完整的呢。同时也让后人明白,行孝要及时、要用心,一旦错失将是一辈子的自责与悔恨。更重要的是,缺失的一屏可以让新时代的青年展开想象,将来可能出现的不仅仅是二十四孝图,或许是四十八孝、七十二孝,甚至更多。村子每年进行的“最美庭院”评比,无疑是给孝文化传承锦上添花。
墙壁其余的部分是碑文。196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碑石有28通,“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幸存6通。存者亦因日长年久,风蚀雨洒,不少字迹漫漶不可读,完整者无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刻得到重视。县上成立了文物管理会,广为搜集,于1981年第二次公布了一批重点保护石碑。这些石碑对于历史考研,书法之溯源,均有一定的价值。著名的有汉仓颉庙碑及以前秦广武将军碑。仓颉庙碑又名仓颉冢碑,东汉延熹五年(162)立,1971年从仓颉庙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白水和园民俗展馆墙面现挂的,有白水珍宝“金银舍利塔”、白水珍宝“广武将军碑”、“先圣仓颉故里”等碑文印刷品,和知名人士赠送的字画牌匾。无论是从视觉角度还是从感官角度欣赏碑文字画,每一个汉字都刚劲有力、气势恢宏,叹为观止。是啊,仓颉造字写文明,蔡伦造纸书辉煌。我们的汉字,经过时间沉淀,留下的依然是经久不衰民族气魄和中国人不变的精神信仰。
展馆里还陈列着老钟表、猫枕、虎头鞋、剪纸、秤杆、烟斗、石雕等,它们一一讲述着淳朴厚重的白水民俗民风,和那质朴的情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村因有和园和白水和园民俗展馆而被人们熟知。走出白水和园民俗展馆,和园里的灯光秀美,顺着水泥道路漫延,一排排路灯照亮了村子的夜。
秋夜静凉,遇见家门口的博物馆,我的心中既有了故事,又有了情怀。抓一把黄土放在掌心,感受风吹黄土所形成的墨韵,感受故土的文化,前进,生活将和和园的夜景一样璀璨。
〖作者简介〗
姓名:郭李鹏,笔名:墨缘/默缘;渭南市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国际诗词协会会员;芙蓉国汇签约作者;曾有作品发布于:《文学陕军》、《陕西文谭》、《华山文学》、《渭南日报.黄河周末》、《作家故事》、《新时代文学社》等自媒体平台和《三秦都市报》、《地铁早八点》、《劳动者报》、《诗中国杂志》、《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作家故事》、《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芙蓉国文汇》、《中国最美游记》等报(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