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卡子镇的界岭脚下,(今卡子镇友爱村6组)矗立着两座高大挺拔、砖石结构的江南徽派古建筑,其宅院宽阔,建筑精美,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编修于同治甲子年(1864)的《张氏续修宗谱》(残本)记载,张氏原籍武昌县金牛镇大桥畋下庄,属孝友堂张氏世相公支派,从乾隆年间的“盈”字派开始,武昌张氏各门陆续不断地从武昌向鄂西、陕南和四川迁徙。
卡子镇界岭张氏宅院,被当地群众称之为花屋,处于界岭山脚下的卡子河东岸。该宅院分为上院和下院,两院均坐落在界岭河畔,相距半里之遥,坐东向西,南北呼应。
张氏宅院在建筑上讲究总体格局,完整的布局,舒畅的流线,左右对称,前后错落,高低有序;同时,又重视局部的美观和整体的和谐。张氏宅院是比较典型的江南建筑,它布局规整合理,且十分注意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整座建筑为砖石结构。屋脊上有马头墙,雕刻飞离走兽,布局精巧,雕琢精美。院内的木雕、石雕都十分精致,特别是上院八字门两侧的石雕八仙图、鸟兽等石雕像至今保存完整。
张氏宅院的下院是整座建筑群中保存相对完好的院落,占地约十亩,为左右两幢三进院落。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堂、后室、甬道及天井,两侧则是对称的用房。士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龙飞凤舞栩栩如生。其造型简约别致,檐下有水墨彩绘,回廊、栏杆、窗棂均为绿豆石镂雕、马头墙高低错落,房舍疏密有致,与山水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深邃意境。室内方砖的铺置,路面鹅卵石的镶嵌,天井条石的铺陈,随处可见的水墨壁画以及刻绘于梁头、墙间、窗根、生活用具上的各种图案,都显现出江南人在居住环境中倾注的文化匠心。大门为石雕门坊、额题“振否鼓家”四字。大门两侧石壁上的楹联书云:
两岸绿杨,一湾芳草,即此是江陵胜概;
庭前孝养,门内书声,何处访珂里名家。
从楹联里可以看出张氏族人对故乡充满了怀念和思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新居地的无限热爱。你看,这里有两岸绿杨,一湾芳草,这不就是祖居地江陵 (荆州代称)的胜景吗?
庭前奉养高堂,孝顺父母,门内书声琅琅。培育后人,到哪里去去寻找故乡珂里的名门望族呢?张氏作为珂里的望族世家,远离了战火兵燹的骚乱,隐居在这深山老林中,似乎身心俱安了。
左侧(南)一幢建筑的风格与北幢大致相同,中轴线从西向东依次为大门、前厅、天井和后堂。前厅两侧的厢房为青石琢制的圆形门洞。门楹、窗棂均为楼雕,中庭石雕门额四字为“孝友世家”檐下为水墨彩绘。张氏宅院内有无数个宅院紧密相连,曲径通幽。高大的马头墙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彰显出江南名居的独特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