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文化馆始建于1950年,现为国家二级文化馆。现有职工19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5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在区委、区政府、区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我馆秉承“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服务人民”这一宗旨,不断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以阵地培训辅导、免费开放(每天开放10小时,全年不休)、文化活动为载体;用流动服务实现“均等化”目标;依托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机遇,以文化品牌活动为龙头,形成镇、村、社区文化服务全覆盖的新格局;群文工作者主动出击,问群众想“吃啥”,就“做啥”的“菜单式”“定单式”服务;用“路灯式服务”去点亮群众精神生活,实现全区群众同步达“文化小康”目标。
公共空间一刻不闲,阵地活动丰富多彩。
我馆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设施,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培训、作品展,同时培训基层业务干部和文艺骨干。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变“等客上门”为“作品、人才走下去”,主动开展流动服务。釆用流动培训、办展、巡回展演等方式,让边远山村的群众随时能欣赏到传统文化的样式。馆办群文期刊《香溪》,每年出刊6期,免费向社会各界赠阅。
建设特色文化品牌 ,引领群众文化自觉。
以“文化小康行动” “青少年假日文化月”“百村百名书画作者”免费培训及“春联义写进万家”“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等活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满足不同区域、层面群众对文化的需要。
“文化小康行动”是一项公益性文化志愿服务惠民项目,也是我馆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启动以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2018年向全国推广,中央主媒予以推介。“青少年假日文化月”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表彰奖励,并向全省推广。
以“民间艺术节”(已办二十三届)“非遗节”(已办十三届)传承乡土文化记忆。“两节”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举办,成为民间艺人和百姓心中的“春晚”。
全馆上下形成路灯的心态,采取路灯式的服务,照亮广大群众的“文化小康”路。
场馆空间简介:
艺苑厅:内设LED显示屏,投影设备,舞台灯光,音响,话筒及功放设备。墙面设有展览设施,厅内有可移动画案六张,凳子200个。免费开展各类公益艺术培训、讲座、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小型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活动。
汉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场馆占地100多平米,共分为十个门类六个展室,分别陈列了来自国家、省、市、区级共6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实物展示及相关传统工艺流程图片。共展出民间刺绣、竹编、剪纸等各类实物器具、手工艺品近2000件。
多功能厅(一):内设桌椅板凳、黑板、会议桌凳,投影仪、投影幕布、电视、DVD播放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机顶盒、话筒、音响及功放设施。适用于举办各类讲座、小型会议及开展视频展播、数字教学服务。
多功能厅(二):内设桌椅板凳、黑板、会议桌凳,投影仪、投影幕布、电视、DVD播放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机顶盒、话筒、音响及功放设施。适用于举办各类讲座、小型会议及开展视频展播、数字教学服务。
音乐教室:内设电子琴十二台,黑板,凳子。适用于开展音乐类培训辅导及排练活动。
舞蹈教室:内设墙镜、把杆、储物柜。地面铺设地板革,适用于各类舞蹈培训活动。
美术教室:内设画案、石膏像、素描静物等设施,适用于开展美术类培训教学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