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岐图云悦读|抗战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脊梁 ​​​

2025-08-18 12:37:20 12

80年前,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世界,中国人民用14年浴血奋战书写的史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终章。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的意义早已超越国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抗争史,更是人类正义力量对抗法西斯暴政的关键篇章。回望这段历史,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屈,更是一个大国对世界和平的担当。


开辟世界首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枪声,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更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当西方世界对法西斯扩张仍抱幻想时,中国共产党已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在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点燃全民族抗战的怒火。从淞沪会战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到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武汉会战的百万军民总动员,到敌后战场的“麻雀战”“地道战”,中国以1800多公里战线、400余万兵力投入,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当日军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被粉碎,当“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计划因中国战场的牵制而破产,世界终于看清:中国,早已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关键力量。






牵制日军主力,支撑全球战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棋盘上,中国战场始终是“胜负手”。1937年至1941年,日本陆军80%的兵力被牢牢牵制在中国——这意味着,当纳粹德国横扫欧洲时,日本无法全力配合其“夹击苏联”的计划;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深陷中国战场的百万日军,始终无法向太平洋战场派出足够兵力。

中国的牺牲,是数字难以承载的重量:3500万军民伤亡,10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间接损失……但正是这巨大的代价,为反法西斯同盟争取了喘息之机。为支援全球战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野人山的丛林中用血肉之躯打通“滇缅公路”,至芒友会师时毙敌近5万,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基础;中国还成为亚太盟军的战略基地,提供空军机场、锡钨等战略物资,从人力到物力,全方位支撑着反法西斯战争。

正如罗斯福所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中国战场的坚守,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筑起了不可替代的屏障。





前行,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14年抗战,不仅是民族独立的征程,更是中国国际地位浴火重生的历程。1942年,中、美、英、苏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四大国”之一的地位被世界公认;1945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亲手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写入《联合国宪章》。

这一地位的跃升,不是列强的“恩赐”,而是血与火中拼来的尊严。当中国代表在国际舞台上为弱小民族发声,当中国军队与盟军并肩解放东南亚,世界看到的是一个从苦难中崛起的负责任大国。




书籍荐读



《东方大审判》


《东方大审判》以侵华日军战犯审判为核心,从东京、南京等地军事法庭的筹建到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甲级战犯的末日审判,用纪实文学的锋芒,挑开战争机器齿轮间绞缠的血与泪。书中既有“三光政策”幸存者的泣血控诉,也有战犯在绞刑架下的垂死挣扎;既有细菌战元凶石井四郎的狡辩录音,也有南京大屠杀铁证的三把鬼头刀。这部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被评论家誉为“以笔为刃的东方《纽伦堡审判》”。






《大国之魂》


《大国之魂》作者邓贤的父亲,本为富豪子弟,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也是《大国之魂》的主角之一。由于家族的因素,《大国之魂》成为介绍远征军难得的纪实文学。三年远征路,十万将士血,中国远征军铁马金戈,决战滇印缅,驼峰航线、兵败野人山、腾冲之围……这段几经湮没的历史功绩,这段中国抗战史乃至世界二战史上一段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第一次在邓贤的笔下复活。

《大国之魂》由此成为书写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第一书、抗战纪实的经典作品,一本了解抗战历史的必读书。






80年后的今天,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国战场的启示从未过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团结方能抵御强权。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用牺牲与坚守证明:和平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大国责任不是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这段历史,我们纪念的不仅是胜利,更是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初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铭记中国战场的贡献,就是守护世界和平的根基,就是让历史的光芒,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