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成果显著,薪火相传育新苗
枣坪小学戏曲“秦腔”培训
淳化县文化馆一直致力于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增强中小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热爱,从2025年4月至6月与枣坪小学合作,是双方基于共同理念和目标的强强联合,必将为枣坪小学的戏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淳化县文化馆戏曲专业干部在戏曲教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枣坪小学的戏曲方面的品牌。2025年以来,我单位派遣戏曲干部王月在枣坪小学担任戏曲公益教学。教学形式采用当面授课,亲自示范,师生互动。
一、课程基本概括
授课内容:课程涵盖了戏曲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圆场、台步、手势、眼神、唱腔。选取了秦腔《三滴血》、《打柴劝第》唱段。启蒙学生学习这两段唱腔,唱词较少、板式简单,能更快的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学期为学生编排了四分钟舞台展演组合,并配置了专门的戏曲音乐。
授课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四、五年级学生。男生有14人,女生有10人,男女分开教学。
二、教学成果
1. 学生技艺精进,基础扎实:24名学生系统学习了戏曲的“唱、念、做、打”四功基础,掌握了如“云手”、“台步”、“圆场”、“水袖”等核心身段技巧,以及特定行当(如旦角、生角)的唱腔韵味与发声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训练,学员的肢体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及嗓音控制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2. 经典传承:教学成果最直观的体现是剧目的精彩呈现。学生成功排演了三滴血》、《打柴劝第》等经典折子戏选段。在舞台上,他们不仅展现了所学技艺,更深刻理解了人物情感与戏曲程式之美,将传统剧目的神韵初步呈现给观众。
3. 学生审美提升,秦腔文化浸润:秦腔教学不仅着眼于技艺传授,更注重文化浸润。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实践,对戏曲的服饰、化妆、音乐、程式化表演等艺术门类有了更深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审美品位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戏曲中蕴含的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等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学员的心灵。
4. 舞台实践,自信绽放: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及各类文化活动的演出实践。从最初的学习汇报到面向公众的舞台,他们在聚光灯下克服紧张,将所学倾情呈现,收获了观众的掌声与认可。每一次登台都是一次宝贵的历练,显著增强了学员的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6. 社会影响,美育延伸:学生的精彩演出和积极风貌,不仅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也辐射到家庭和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促进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普及,有效发挥了戏曲教育在美育和德育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差:首先学生从未接触过戏曲,每位学生都是零基础,在唱腔节奏、板式学习方面都比较慢,教学进度难。
实践时间不足:课堂上学习后,学生课后练习时间较少,部分复杂身段和唱腔未能充分联系,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四、改进措施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快慢分组,可以实行好带差、好带慢的学习方法,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学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拓展实践:利用课间增加练习机会,课后组织学生观看戏曲表演视频或观看演出直播,拓宽学习途径。
五、总结与展望
我们的秦腔培训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次课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仅让学员习得了技艺、演绎了经典,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培养了文化自信与艺术气质。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传承使命,精进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戏曲新苗、守护中华文化瑰宝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