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荐读 | 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春桃》——五四乡土小说(第4期)

2025-08-23 11:26:05 43

馆员荐读 | 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春桃》——五四乡土小说(第4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04——《春桃》收录了五四乡土小说的诸多佳作。五四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的启蒙主义传统,展开了对国民性的批判,并试图以人道主义力量唤醒民众,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作家多为离开故乡进入都市的游子,因此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今天,让我们走进《春桃》,一同探寻五四乡土小说中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复杂的情感表达。

 

【书籍信息】

书名:春桃

作者:张丽军 主编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索书号:I247.7 7:4

馆藏位置:阎良区图书馆一楼

 

【作品简介】

《春桃》所选小说作品主题涵盖多个层面。首先,在进行国民性批判的同时,塑造了开始觉醒、抗争的农民新形象。如茅盾的《春蚕》聚焦20世纪30年代江南农村,老通宝一家为养蚕丰收借债买桑叶,历经辛劳终获蚕茧丰产。然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地主高利贷盘剥与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下,茧厂关停、蚕茧滞销,丰收反致破产。老通宝的小儿子意识到仅靠辛苦劳动和节俭无法改变命运,于是将父亲占卜的大蒜头扔向河心,这一动作暗示着新一代农民开始觉醒。

其次,女性农民形象成为一些作品书写的中心,女性形象的独立主体性得到了更深层的审美表达。许地山的《春桃》中,春桃在战乱中与新婚丈夫离散,独自在北京城以捡破烂为生。面对归来的残疾前夫李茂,以及倾心于她的同居人向高,春桃打破传统伦理束缚,谁也不依附,凭借勤劳坚韧撑起生活,在困顿中保持人格尊严,以果敢的选择展现出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将女性农民从依附走向独立的蜕变之路刻画得淋漓尽致。

精彩片段

她慢慢地踱出门。做活是她的天性,虽在沉闷的心境中,她也要干。中国女人好像只理会生活,而不理会爱情,生活的发展是她所注意的,爱情的发展只在盲闷的心境中沸动而已。自然,爱只是感觉,而生活是实质的,整天躺在锦帐里或坐在幽林中讲爱经,也是从皇后船或总统船运来的知识。春桃既不是弄潮儿的姊妹,也不是碧眼胡的学生,她不懂得,只会莫名其妙地纳闷。一条胡同过了又是一条胡同。无量的尘土,无尽的道路,涌着这沉闷的妇人。她有时嚷“烂纸换洋取灯儿”,有时连路边一堆不用换的旧报纸,她都不捡。有时该给人两盒取灯儿,她却给了五盒。胡乱地过了一天,她便随着天上那班只会嚷嚷和抢吃的黑衣党慢慢地踱回家。仰头看见新贴上的户口照,写的户主是刘向高妻刘氏,使她心里更闷得厉害。

——摘自《春桃》

这里没有整齐洁净的码头,因为来回航行的多半是些帆船,除掉一二只外国来做生意的小火轮以外。沙土铺成的海岸上面全是煤渣、草屑,一阵阵秋风挟着鱼腥的特别气味从斜面吹来。岸上还有一些渔户搭盖的草棚,在朦胧的烟水旁边,可以看得见一簇簇的炊火。全是污秽、零乱、纷杂的现象,代表着东方的古旧海岸的气息。理发匠尽跟着他的伙伴往码头的前段走,隐约中看见白浪滚腾的海面。那苍茫间,无穷尽的大水使他起一种惊奇而又惶怖的心理。他对于泛海赴关东的希望在家乡中是空浮着无量的欢欣与勇敢,及至昨天在野店门前已经使他感到意兴的萧索了。当他来到这实在的海滨,听着澎湃怒号的风涛,看着一望无边的水色,他惘然了!“为什么走这样险远的路程?但怎么样呢?”在黄光暗弱的电灯柱下,他站住了。

——摘自《沉船》

结语

《春桃》犹如开启五四乡土世界的一把钥匙,书中的作品凝聚着作家对乡土中国的深刻洞察与真挚情感。阅读它们能让我们触摸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欢迎来到阎良区图书馆一楼浏览借阅!

 

 

 

 

来源:阎良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