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名家谈读书 | 李德顺:读书与生活

2025-07-08 18:48:24 43

读 书 与 生 活

李德顺

读书是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也是大众精神生活的内容。所以,人人都希望多读书,读好书。但真正遇到好书,也是一种幸运。所以,才有了俗话所说的“好书不厌百回读”。这句话也意味着,好的生活总是让人追求,让人留恋,让人反复体味。
我读书多年,对自己喜欢和崇敬的好书,总是爱不释手,不时回过头来再读,品味其中的人生佳酿。时间久了,我发现这样的阅读习惯,不经意中会产生两个神奇的效果:
一个是,一本好书反复阅读,总会越读越“薄”。一部学术经典,洋洋数十万字,读来读去,最后往往只留下几页基本原理和思路,甚至只有几句话——概念和问题,还能形象鲜明地留脑子里。这或许相当于“读书摘要”吧。但这“摘要”也是随着阅读的遍数越多,可摘的越来越少。未成为“摘要”的其他内容,则被溶解化掉,与其他信息汇合到一起,变成不需要特别记忆的“公共话语”了。

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把它们从茫茫文海中再提取出来,以资旁征博引。但这些“它们”,已与别的书说的,分不出彼此了。这可能就是熟读一部经典,走向融会贯通的体验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对一本好书,不多读几遍,是很难享受这种境界的。

微信图片_20250612110757.png.png

另一个是,在生活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总想要拿起来再看看:与此问题有关的内容,书中说到没有?是怎样说的?如今看来,其意义如何?比如,我读过马克思评论机器的文字。今天遇到人工智能,就想再回头看看,他的说法中,有没有预先涵盖了人工智能时代新机器的内容和思考?如果没有,那么按照他的思想方法和语言逻辑,我就忍不住要想:如果他活到今天,应该怎么说,能够怎样说……于是,就由此产生了接续前人,再往下观察和思考的冲动。对于一个既读书也写书的人来说,这便成了我阅读和思考乃至探索创新的动力。

读书,要读得通透,贵在与生活结合起来。因为,书中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生活。怎样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要在自己脑子里继续做“摘要”——把经典中关于某个问题观点作一个归类的摘要,然后是现今有关这个问题的摘要,再就是把两厢联系对照起来,最后形成自己阐述的纲要。我想,一个既读书也写书的人,大概就是这样进行自己专业的“生活”的。

人像素描:郭红松

文章原载于《书摘》2025年第五期
图片
来源:阅读三十人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文来源于网络,文中观点仅供参考。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