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与 生 活
李德顺
当然,如果需要,也可以把它们从茫茫文海中再提取出来,以资旁征博引。但这些“它们”,已与别的书说的,分不出彼此了。这可能就是熟读一部经典,走向融会贯通的体验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对一本好书,不多读几遍,是很难享受这种境界的。
另一个是,在生活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总想要拿起来再看看:与此问题有关的内容,书中说到没有?是怎样说的?如今看来,其意义如何?比如,我读过马克思评论机器的文字。今天遇到人工智能,就想再回头看看,他的说法中,有没有预先涵盖了人工智能时代新机器的内容和思考?如果没有,那么按照他的思想方法和语言逻辑,我就忍不住要想:如果他活到今天,应该怎么说,能够怎样说……于是,就由此产生了接续前人,再往下观察和思考的冲动。对于一个既读书也写书的人来说,这便成了我阅读和思考乃至探索创新的动力。
读书,要读得通透,贵在与生活结合起来。因为,书中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生活。怎样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要在自己脑子里继续做“摘要”——把经典中关于某个问题观点作一个归类的摘要,然后是现今有关这个问题的摘要,再就是把两厢联系对照起来,最后形成自己阐述的纲要。我想,一个既读书也写书的人,大概就是这样进行自己专业的“生活”的。
人像素描:郭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