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岐图科普 | 嫦娥六号:跨越38万公里的“星际物流”传奇

2025-07-19 11:57:51 172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月球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嫦娥六号的成功,更是在这一征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一起解码嫦娥六号“太空快递”背后的硬核科技吧!



嫦娥六号返回器:宇宙快递的“硬核车厢”

嫦娥六号返回器带着征途的痕迹,却难掩荣耀光芒。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容器,实则肩负着从月球背面采集珍贵月壤安全带回地球的重任。


为了应对从月球返回地球时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1.2千米/秒)的高速冲击,以及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数千摄氏度高温,科研团队为返回器量身打造了一套“超级防护装备”。返回器的外层采用了特殊的耐高温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升华等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带走大量热量,保护内部结构安全。



为实现有效减速,返回器冲向地球大气层采用了独特的“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技术,也就是俗称的“太空打水漂”。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借助大气阻力和摩擦产生的热量消耗能量,然后像打水漂的石头一样,跃出大气层,在最高点滑行一段距离后,再次精准地进入大气层,进行二次气动减速。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精确控制着返回器的姿态和轨迹,确保最终准确降落在预定区域。

嫦娥六号降落伞:太空快递的“安全绳”

在返回器的一旁,嫦娥六号降落伞舒展着巨大的伞面,看似轻盈却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这顶降落伞是返回器安全着陆的最后一道保障,温柔守护返回器稳稳落地

当返回器在距地面约20公里高度时,便开始调整姿态,为开伞做准备。约10公里高度时,降落伞系统启动,2平方米的减速伞率先登场,它就像给高速飞驰的返回器轻踩一脚刹车,使速度初步降低紧接着,在减速伞的牵引下,面积约50平方米的主伞迅速展开,将返回器的速度从数百米每秒降至安全着陆速度,最终护送其平稳抵达预定区域。

为了确保降落伞在极端环境下万无一失,科研团队历经数百次地面风洞试验、高空投放试验。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测试。降落伞的伞布采用了高强度、轻质且耐磨损的特殊材料,能够承受返回器高速下降时的巨大拉力,同时在稀薄的大气环境中保持良好性能。其独特的伞形设计,既保证了足够的阻力面积,又使返回器在下降过程中保持稳定姿态,避免出现翻滚等危险情况。

嫦娥六号的顺利返回,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一次突破,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征程中的重大跨越。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样品,藏着太阳系早期演化的密码将其带回的返回器与降落伞,则是中国探月人智慧与勇气的实物注脚。它们无声诉说着:从古老的飞天梦,到如今的星际往返,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

来源:中国航天科普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