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勉图有声 | 书香中国 法治同行

2025-07-21 07:02:22 177

书香中国

法治同行

云图有声☆公益普法系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全球尊重知识、倡导阅读的重要节点。这一节日不仅是对书籍与文化的礼赞,更是对知识创造者权益的守护。

在中国,全民阅读的推进离不开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共同构建起阅读生态的坚实保障。今天,让我们从法律视角解读这两部法律如何为书香社会筑基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总流通134197万人次。

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一部重要法律的保障——《公共图书馆法》。这部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不仅是我国首部图书馆专门法,更以法治力量推动全民阅读、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公共图书馆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服务标准,其核心目标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全民阅读”。

免费开放与平等服务

该法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须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提供文献查询、借阅及社会教育服务,尤其强调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

资源建设的多元化

该法鼓励通过采购、捐赠、交存等方式丰富馆藏,并要求出版单位向国家图书馆及省级馆交存正式出版物 。这不仅保障了知识传承的完整性,也为公众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选择。

科技赋能与效能提升

该法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能,例如数字化资源建设、线上借阅平台等,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以来,全国新建改造图书馆超2000个,数字资源访问量年均增长35% 。它不仅是图书馆的运营指南,更是每个公民文化生活的“守护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正式发布,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不仅完善了著作权法律制度,强化了对著作权的保护,还加强了与其他法律的衔接,落实了近年来我国加入的版权国际条约中规定的义务,为维护版权秩序、提升版权治理效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


《著作权法》在保护创作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为知识传播划定合理边界,成为全民阅读的“护航者”。

01

权利保护:激励创作之源

该法明确著作权涵盖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7项人身与财产权利。

02

合理使用:知识的公共性

该法第二十四条列举了12类“合理使用”情形,如为个人学习、教学科研、新闻报道等使用作品无需授权 。这一条款平衡了私权与公益,确保知识在特定场景下自由流动。

03

版权意识的社会培育

“著作权法的终极目标并非独占,而是通过利益平衡实现文化繁荣。”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如音乐、文字作品协会)通过标准化授权流程降低交易成本,而法律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最高500万元赔偿)则强化了全社会尊重版权的共识 。

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更要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从正规渠道获取书籍,为创作与阅读的良性循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中国法治的护航下,全民阅读正从“倡导”迈向“自觉”,从“活动”升级为“常态”。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进图书馆翻开一本书,或在网络平台合法获取一篇文献,用行动践行对知识的尊重。因为每一页的翻阅,都是对法治精神的认同,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接力。


- END -





编辑:李   煊

审核:房红梅


全民阅读     书香勉县     ▼



来源:勉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