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 关于读书的好处,很多作家不吝笔墨:
迟子建说,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绚丽的绘画,是巍峨的建筑; 毕淑敏说,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 梁实秋说,对于一般人而言,读书是最简便的修养方法;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
人为什么要读书?今天,面对这个古老又多解的人生之问,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古时,人们认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途。虽有些偏激,但读书明理、求上进却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就是一个金榜题名,出人头地。考取功名,得意洋洋,风光无两:
明 谢环绘《香山九老图》(局部)
读书,是宋真宗对天下学子的苦心劝勉:读书不仅能增长学识,还能使人走向成功。 读书,是书法大家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读书,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少年时期辛苦读书,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浪费了大好光阴。 读书,也是人们对时间珍贵的深刻领悟: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有一种读书,是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挂角,凿壁借光地发愤苦读,因为他们坚信:好学不厌,必成大才。
有一种读书,不是终日勤奋的埋头苦读,而是为了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蒙蒙细雨中捧一卷书,斜倚榻上,真真难得闲适: 宁静悠闲的生活中,读书,赏竹,自在欢喜: 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 一本浸润心灵的好书,一口清香满颊的春茶,是人间最美的享受。 有一种读书,是为了摆脱平庸的困扰,多一份人生的精彩,更是为了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横渠四句”
现代社会,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可以拓宽人的眼界,让人获得丰富的知识: 读书,能引导人明白事理,让你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你的人格上进: 读书,还可以延伸一个人的生命长度,丰富精神世界: 读书,让你在阅读中触摸到前人风骨,在纷扰中觅得一片心有所依: 读书,让人摆脱孤独,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位益友,时间过得越长,情谊就越深厚。
读书,抽身于繁冗琐碎的日常,你可以像王者一样,在专属的天地中巡游。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带来的精神饱足感、内心的充盈感,是无可取代的。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年轻。 书读多了,写起文章,方可下笔敏捷,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书读多了,碰见问题时就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权衡,少一些盲从和轻信。 读书,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气质,还能让人在面对失意和窘迫时,表现出一份豁达之态。 读书,既应多读有字之书,也应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即知行合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有三层境界:从充满好奇心,到胸中自有尺度,到以明澈慧眼透视人生景象,读书读到最后,就读懂了自己。
人,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有段话,形容得十分贴切:
我劝你多读书, 是在看见夕阳余晖的时候, 你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说:这夕阳!还有鸟!真好看!
如果说中国人始终追求和向往的品格,那一定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大气婉约的人文底蕴,是知性优雅的文学素养。
这样的人,充满了知性之美,既能够在恬静安然中洞察世事,又能够于清茶慢品中体味人生。
文章来源 /阅读三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