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陕北宜君县转角镇改编为红军第二十六军,下辖红二团。红二十六军当时仅有这一个团,由王世泰任团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杜衡担任军、团两级政委。红二十六军成立后,建立了以耀县照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因为这里是旬邑、淳化、三原、耀县、宜君五县之边,是老游击区,有群众基础,加上山峦重叠,便于红军活动。但杜衡执行“左”倾错误路线,主张放弃照金,南下渭南、华县地区重建新的根据地。他不顾刘志丹等人的坚决反对,强令红二十六军于 1933年6月南下关中。6 月 25 日,部队到达三原武字区,经高陵玉桥渡口过渭河后,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杜衡以向省委汇报为名,离开部队逃回西安,不久被捕叛变。
杜衡离队后,政委由汪锋担任,刘志丹任参谋长,与追击的敌人边走边战,从灞桥沿南山下的临潼、渭南塬区东进,于6月29日到达渭南、华县交界处的箭峪口。在峪口的弯子、石嘴两个村住了一晚,第二天进箭峪,至渭南、华县、蓝田、洛南四县交界的秦岭深处。而追击的国民党部队也于第三天追到箭峪口,并立即进山,将红二十六军包围在蓝田县的张家坪一带。当时红军只有几百人,而敌人有数千。面对优势敌军,红军苦战十来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决定丢掉辎重,分三路轻装突围。刘志丹、曹士荣率一路向东,王世泰、吴岱峰率一路向北,汪锋、杨琪率一路向西转移。突围两天后,在敌人优势兵力围攻下,红军弹尽粮绝。伤亡很大,被彻底打散。刘志丹和一名先锋连战士被困在华县南部深山中。王世泰身边只剩十几人,在秦岭深处转徙近两个月,才与刘志丹二人会合。刘志丹等人因饥饿、伤病,身体非常虚弱,就在华县南部涧峪、桥峪的深山中暂且隐蔽下来。
这时,中共地下党正在设法全力营救失散的红军指战员。华县的地下党员曾多次进入南山寻找,未见踪迹。刘志丹、王世泰也派人出山寻找党组织。8月29日,刘志丹派出的魏武与华县地下党员宋宗微等人终于联系上。宋宗微、宋佐鹏、陈居公等地下党员在魏武的带领下,立即进山找到刘志丹、王世泰等,并将他们接到山外,隐蔽在黄麓口、宋家斜等村(均在今高塘镇),住在地下党员的家中。刘志丹住在宋佐鹏家,王世泰、魏武住在陈居义家,曹士荣、杨文谋住在李树坤家,黄子文住在郭天德家。随后,刘志丹等人决心返回陕甘边区,重整旗鼓。宋宗微陈居义等为他们筹措了路费,9月上旬的一天夜里,刘志丹、王世泰等在华县地下党员宋宗微、宋佐鹏、陈居公等护送下,到达赤水。后渡过渭河,化装成游乡小贩,历经艰险,于1933年10月4日回到照金根据地。
由于华县地下党的营救,红二十六军失散的领导才保存下来。回到照金的刘志丹,总结南下失败的经验教训,后与中共陕甘边区特委负责人一起重新恢复了红二十六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壮大,使陕甘边区的革命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