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
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有几处吗?
它们分别都在哪里?

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共有25处
其中,西安5处
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榆林各3处
延安、韩城各2处,汉中1处
这些文化遗址公园包括史前遗址
古都城(宫殿)遗址和帝王陵园
古建筑、古窑址、石窟寺、革命旧址
和工业遗址(煤矿)等

昨天带大家了解了西安、宝鸡
咸阳、铜川的文化遗址公园
今天一起来看看
渭南、延安、榆林、汉中的11处
文化遗址公园
渭 南 市


01 桥 陵

桥陵位于渭南市蒲城县西北的丰山,建于唐玄宗开元四年,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它依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四面设门,陵区群山“三山九峰一平台”,四门遗址及地面石刻基本完整。

桥陵遗存主要包括陵墙、四神门、阙门、角阙、神道、下宫遗址、陵园石刻以及惠庄太子墓、惠文太子墓、金仙公主墓、凉国公主墓、云麾将军墓等十余座陪葬墓。桥陵南门神道两侧石刻群雕刻精美、形态生动、气势磅礴,充分彰显了盛唐气象,展示了唐代陵墓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被评为“中国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之一。

02 泰 陵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位于蒲城县东北15公里,在关中唐帝王陵中,唐泰陵为最东边的一座,离长安城约125公里,距皇城最远,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陵墓。

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其建筑风格与桥陵相似,规模宏大,为诸陵中最大者。

当时的地面建筑历经一千多年风雨,今已无存,但遗存在南门神道两侧34组石刻和陕西巡抚毕沅亲笔题书的石碑却基本保存完好,艺术价值极高。

唐泰陵陵园的石雕刻內容按照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之乾陵定制,在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均置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刻,现存57件。


03 良周遗址

良周遗址位于澄城县良周村的西北方向,是一处面积巨大、内涵丰富、保存完整的秦汉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对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建筑、交通、祭祀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良周遗址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南接元里,东连少梁,北通上郡,处于和三晋及北方相连的交通要道上,在秦汉时期成为了一处重要的行宫和宫殿建筑遗址。

在遗址区内还发现了壁纹空心砖以及“宫”“貌宫”“与天无极”等文字瓦当、云纹瓦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延安市

01 清凉山万佛寺石窟


延安宋金石窟中,观音造像随处可见,其中位于宝塔区的清凉山石窟最具特色。清凉山石窟始凿于北朝晚期,鼎盛于北宋时期,共有窟龛64个,现存摩崖题刻众多。主窟万佛洞为北宋开凿,屏柱式中央佛坛窟,内有造像近万尊,窟内丰富多样的自在观音组合,是研究陕北地区石窟造像组合的珍贵宝库。

延安作为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陕西石窟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截至目前,延安统计共有318处石窟及摩崖造像,占全省石窟总量的三分之一。石窟多沿延安境内的洛河、延河及其支流河谷分布,其中以宋金石窟最具代表,艺术水平最高。

02 南泥湾革命旧址


南泥湾革命旧址,地处延安南大门,位于宝塔区麻洞川乡金盆湾村和南泥湾村,距延安城东南45公里。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现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以及九龙泉、红楼和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

榆林市


01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红山之顶,是由镇北台、明长城、款贡城、易马城和塞上自然风光组成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它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是明万里长城遗址最大的烽火台,也是明长城遗址中最高、占地面积最大、以屯兵、瞭望、指挥集一体的军事塞台。它巍峨挺拔、雄伟壮观,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峙比肩,被史学家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


02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因山岩赭红,水刷成峡,故名“红石峡”。红石峡峡内红崖对峙,杨柳成荫、群花生艳、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大小石窟庙殿40余处,为宋、元时期石窟艺术。

红石峡摩崖石刻是我国罕见的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摩崖石刻达一百多块,字大者丈余,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诸家书体荟萃,笔力雄健挺劲,更有罕见的蒙文题刻,堪属一绝,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被称为“塞上碑林”。


03 石峁遗址

石峁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梁峁台塬之上,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向内拱卫,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石峁皇城台或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处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石宛三重城垣,是当时最大的石城聚落,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实证。

汉中市


01 龙岗寺遗址

龙岗寺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汉江南岸,是一处集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汉代墓葬群、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遗址。该遗址是我国秦岭以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早期旧石器遗址群之一。

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石核
在遗址以西发现大量旧石器,从石器类型的组合来看,是以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及石球等重型石片工具和砾石工具为主,以刮削器等轻型工具为辅的石器类型。这些简单却极具创造力的工具,是人类智慧的象征,龙岗寺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汉水上游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

韩城市

01 梁带村遗址


梁带村芮国遗址位于陕西韩城市西庄镇,为两周之际古芮国遗址,遗址规模大、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数量多、类型全、等级高,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4年10月至2005年初,陕西省、渭南市及韩城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在梁带村开展了大规模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现两周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通过对7座诸侯级大墓及百余座中小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两万余件(组)。


02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中国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而建。司马迁祠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司马迁祠墓东眺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伴绕,绿树掩映。祠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树碑立垣。”殷济,祖籍金陵,祖父殷仲山曾任夏阳令,举家落户韩城。永安元年,殷济任汉阳(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守,回乡守孝期间重读《史记》,敬慕太史公之才乃上书晋怀帝为司马迁立祠,获得恩准。此后历代皆有重修,尤以清代规模为最,形成了沿至今天的格局。

地表之下,是沉睡千年的文物遗址
遗址之上,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
走进遗址公园 穿越时空长河
在与历史的对话中
感受三秦大地的沧桑与辉煌!
来源 | 文物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