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天竺山
曹 矞
一
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浸染了整个天竺山。
仰头看山,自下而上,其色彩由浓至淡依次渐弱。恍惚之间,漫山绿色仿佛在缓慢地流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水光潋滟……
那是一片绿的海洋啊!就连头顶的蓝天也有了些许的绿意。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竺山,在人们千呼万唤之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地走出来。撩开了披在头顶上的神秘面纱,露出超凡脱俗的美丽姿容,让世人惊叹不已!
看她那般端庄矜持,那般清心幽雅,那般靓丽动人。宛如从极幽深幽深的时光隧道中款款走来的绝代美女,浑身上下无处不在展现她那绝美的天姿国色。
驱车自山下西天门缓缓盘旋而上,透过车窗遥望,天竺山就是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总让人爱不释手。
美哉天竺山!水墨画般美丽淡雅的天竺山!
二
如今,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秦岭山脉国家中央公园重要景区之一。它位于陕西东南部山阳县境内,距县城40公里,天竺山主峰海拔约2074米,总面积42平方公里。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景区内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30余处。既有张家界之奇,黄山之秀,又有华山之险,庐山之幽。以其奇、秀、险、幽著称于世,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驰名,人称“西北小武当”。
天竺山最早叫牛山。相传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之命到天庭赴会之机,偷偷下凡。它饱览人间美景后,独卧此处,不愿再回天界,久而久之就化成了一座大山。太上老君的书童奉命下凡寻找青牛,发现它已变成了一座山,便把一盏灯柱随手放在山中。谁知那灯柱也化成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仿佛一根擎天之柱。所以先前称此山为牛山,后来改称为天柱山。
这天柱山是商洛乃至陕南道教胜地,历史文化悠久厚实。自东晋葛洪入山修炼,道教兴起,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晋代高士慧远中年时期为躲避中原战乱,辗转由北向南来到丰阳县(今山阳县)天柱山传播道教。由于慧远先道后佛,他的徒弟也一分为二,有的坚守道教,有的转而皈依佛门。佛道两教信徒和谐相处同驻一山,这时山的名称便有两种叫法,道教依然叫它天柱山,佛教将它改名为天竺山(因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称为天竺)。如今天竺山脚下有一个地方叫僧道关,它是山阳县法官镇的一个村。“僧道关”这个村名,可以作为天竺山在古代佛教和道教曾经共存的佐证。
据《陕西通志》载:“隋唐时罗公远、吕洞宾祖师均隐居天柱山修道,收徒300人,为天柱山道教始祖。”但在隋朝以前,道教位列佛教之上,其香火盛极一时,天竺山之名并不显于世。到了唐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慧圆禅师杖锡天竺山,造云盖寺和铁瓦殿,大兴佛学,佛教才开始兴盛起来。从此,天竺山之名才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杨八姐奉命剿灭“八百铁陀僧”,佛教屡遭兵燹逐渐衰败。明清以后,天竺山道教再度兴盛,逐渐成为西北道教圣地,陕南商州道教中心。
三
东天门入口牌楼就修建在天竺山脚下的山阳县法官镇僧道关。从景区东山门和西山门以内算起,登天竺山路途的台阶,一共有13000多级,大多是华山石砌成的。即使是已登上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瑞士尼森铁路的台阶,也只有11674级。天竺山台阶数量之多,可谓刷新世界吉尼斯台阶之最了。
从僧道关东山门拾级而上直到大顶云盖寺,大约7公里,有8000多个台阶。即使是体质好的年轻人也需要3个多小时,若想走得缓慢一些,恐怕就得四五个小时。
天竺山是个天然的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那里树林茂密,鸟语花香,可称得上是动植物生活的天堂,难得的中草药天然宝库。据统计,各种植物884种,其中药用植物576种,较名贵的就有85种,不乏珍稀名贵中药材。主要有红豆杉、灵芝、党参、天麻、何首乌、百步还阳草、朱苓、五味子等。沿着蒋家沟上山,在十八盘之下左边山沟,就是有名的百草谷。传说北药王孙思邈和南药王韦善运都曾在此采过药。两位药王的足迹遍布山中每一处山岭峰谷,至今流传许多遗址轶闻。其中有东坡山谷里的药王铲,西边山坡的药王台,北山黒槽的药王寨。他们在天竺山采药、制药,救死扶伤,著书立说,悬壶济世,深受当地百姓和后人的敬佩爱戴,对我国医学有着卓越贡献。
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植物,必定拥有同样丰富多彩的动物。天竺山景区分布野生脊椎动物有258种之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有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最具代表性的珍贵动物有林麝、金钱豹、大鲵、金雕、红腹锦鸡、豺狼、黑熊等。
由此可见,这里不仅是开展保护物种适应性研究的理想场所,更是珍稀物种遗传多样性天然保存的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天竺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四
天竺山像是耸立于天地之间的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真是个美丽神奇的好地方,有着极其丰富迷人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她的美艳,的确让纷纷慕名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惊叹不已。
登上天竺山大顶,你可看到太极广场。站在这里,你可以观天候,观物象,观人生,思接千古……天竺山既雄踞于群山之中,又高居于群山之上,极目远眺,视野极其开阔。周围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之时,像是九条巨龙正向天竺山腾跃而来。它们似乎欲拥此山为王,甘愿俯首称臣。这就是“九龙拜天”的奇景。
如果你愿意在大顶云盖观借住一宿,翌日清晨还可观赏到极为美丽壮观的天竺日出。机会好的话,你还能看到天竺云海的景象,聆听到美妙乐曲一样的天竺松涛的旋律。
来到大顶北侧绝壁处人工栈道,即可看到前方一座天然石柱崛地而起,宛若擎天大柱,一柱擎天。像天柱,像竹笋,像蜡烛,像巨人,昂首仰天,高大伟岸,青崖生树,古松倒挂,丛丛绿树或疏或密地点缀着绝壁,蔚为壮观。这是主景之一的天竺摩霄。目测,柱体呈圆柱形,上端稍小,高近300米。从不同角度观赏,形象各异,感受不同。不只是这座天柱山像春天的竹笋,连同它旁边的几座小山也犹如一株株大小各异的竹笋,无一不青翠挺拔、俊秀水灵。清末举人陈鲁斋先生撰《天柱摩霄》诗云:
拔出群岚数万里,青天象外露奇峰。悬岩向背疑风雨,绝顶阴晴变夏冬。
罗列儿孙排玉笋,撑持砥柱现芙蓉。仙缘有份谁修到,下界声传古寺钟。
北峰山顶立着一个海拔高度标志牌,上书数字2073.98米。这是天竺山的最高点。登上这个最高点,真有“山高我为峰”之感。刀背梁前端悬崖建有一座小亭子,名为揽月亭,又名凌云亭。小心翼翼地来到窄如刀背的刀背梁栈道和凌云亭上看风景,才会明白毛泽东所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道理。
五
以天竺山大顶云盖观为界,北边有十分陡峭险要的刀背梁和北峰。南边有众多奇山异峰,主要有养性峰、青龙岭、清风岭、净云峰、蜡烛峰、秀女峰、摘星峰、三星峰、太白峰、玉笋峰等,真可以说无峰不奇,无山不秀。围绕着这些奇异山峰,走在环山栈道之上,一路上上下下,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仅可以欣赏到许多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观赏很多人文景观,诸如铁钟坪的双峰观、净云峰的悟道亭和观象台、罗汉洞、玄天洞等,领悟天竺山宗教文化历史之悠久和蕴藏其中的文化魅力。
站在大顶下边岩壁栈道上,透过树丛隐约可见对面凌空绝壁之下,有一对石人,紧紧拥抱,正缠缠绵绵在一起。如一对深情的恋人,相依相偎,难舍难分。让人觉得羞于观看谈论,不敢高声言语,唯恐惊扰了他们。这就是天竺山上的爱情——天竺恋人,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说到天竺山文化,不能不提及一个人,他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邵雍乃饱学之士,但他不事张扬,不入仕途,于北宋嘉佑至熙宁初年来到商洛,先住商州,后到天竺山。因偏爱天竺山之胜景,申办了临时户籍,在净云峰(今观象台)洞观天地万象,验证他的先天象数学。在南山门铁瓦殿著述,完成了他的著作《皇极经世》和《观物篇》。数百年后,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研究邵雍先天象数学理论,著书《论二进制》,为电脑的发明提供了重要依据。二进制规律的最早揭示,应该说是我国北宋理学家邵雍,他也因此成为对现代文明有着伟大贡献者之一,受到后人的尊重和敬仰。由此看来,邵雍真可称得上是电子计算机发明的鼻祖。
邵雍在天竺山期间,写了几首诗,其中一首题为《栖天柱山》。诗云:
一簇烟岚锁乱云,孤高天柱好栖真;从今但作西归计,免向人间更问津。
无成麋鹿久同群,占籍恩深荷使君;万古千秋名与姓,得随天柱数峰存。
诗中预言千秋之后,自己姓名将随着天竺山的存在而彰显。今天,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必将成为陕西著名旅游胜地。据悉,山阳县外事旅游局将在天竺山上为邵雍建造一座宏伟雕像。看来邵雍与天竺山共存声明远扬的预言,定会得以实现。
六
巍巍秦岭,多彩山阳。
山水秦岭看山阳,多彩美景聚天竺。天竺奇景,秦岭一绝!
天竺山的山,又奇又险,奇得让人惊叹,险得令人炫目。山势崔嵬险峻,天柱摩霄,一柱擎天;刀背梁,刀劈斧削,壁立万仞;飞身崖,岩崖直垂,飞临深渊;青龙山,山峦蜿蜒,如乘巨龙。
天竺山的峰,秀丽清幽,秀得天生丽质,幽得寂静诱人。奇峰林立,层峦迭嶂,天柱峰,秀女峰,蜡烛峰,净云峰,摘星峰……高耸入云,古松倒挂,峰峰奇秀,美不胜收。
天竺山的谷,云雾缭绕,莫测高深,含蓄隽永,使人流连忘返;天竺山的林,异常茂密,古木参天,古藤缠绕,遍布山岭,挤挤挨挨,茂盛得绿阴蔽天;天竺山的水,鲜活水灵,清亮甘甜,拨开草丛,便见一汪清泉汩汩流淌,犹如姑娘一双水灵灵的眼……
站在山下仰望天竺山,高大险峻,气势恢宏,宛若一幅非常巨大而又美丽淡雅的水墨画。秀峰林立,山势崔嵬。淡淡的色彩,仿佛高明画家随手点染,淡雅而不乏美妙的意境。云霭笼罩,景色好像在缓缓地流动,令人痴迷,久久回味。
天竺山的美景,一年之间,随着春夏秋冬季节变化,风景迥异,各有特色。即使一日之内,朝晖夕阴,山上山下,时时变化,所见景物自然也不相同。
天竺山的美是含蓄隽永的诗篇,百读不厌;天竺山的美是巨大立体的水墨画,连绵不断;天竺山的美是绝妙动听的乐章,令人陶醉。
天竺山,你是一个艺术宝库。这个艺术宝库,不仅是纯天然的,是那样鲜活而又美丽的,而且是由无数诗篇、无数画卷、无数乐章巧妙组合叠加而形成的。你的美,极为丰富多彩,变化无穷,魅力无限,直引得无数游人纷纷为之竞折腰!
作者简介:曹矞,原名曹可智,陕西山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阳县首批优秀拔尖人才。系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全国中小学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专家团队专家。中高考热点作家,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100多万字。作品收入《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新诗百年·陕西卷》《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时文选粹》《百家散文精选》《中华散文精粹》《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2016年卷)等40多个全国大型诗文选本。《荷花的高洁》获第三届中国散文精英奖卓越成就奖。《水灵的周庄》荣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最佳作品奖。《永恒的文赤壁》荣获上海2015年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二等奖。《游子吟》《梦蝶的庄周》《婉约的女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永恒的文赤壁》等被选用中高考月考或模拟考现代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