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一场“寻宝”之旅,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17队打卡文物新地标~

2025-04-19 06:50:36 13

图片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沉寂千载,恍若一霎万物迁。
当无人机掠过荒丘的刹那,古遗迹衔住最后一缕晚霞,千年的蛰伏等待,在这一刻听到了呼唤。伫立在荒凉深处的一处处文明遗迹,与奔赴而来的普查员凝眸对望,一种无需言语的理解和共鸣在空气中悄然蔓延。


  使命与担当的坚守  

乔建新是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17队队长,作为团队核心人物,他始终坚守文物保护的初心,以其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知识储备,带领团队翻山越岭、冲云破雾。穿越在崎岖山路、苍凉荒漠间,奔赴一处处陌生却熟悉的文物点,车轮滚滚,碾过泥泞与荆棘,留下的深浅车辙是对历史的执着与追寻。

图片

图片


张文保肩负着文物点照片采集的任务,他手持相机,用镜头定格着那些凝固的过往。每一件文物都是岁月的使者,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镜头对准那些斑驳的砖石瓦片时,一声声快门,恰似时光的叩问,在空旷的遗迹间回响。这些保留下的照片是历史留给未来的珍贵馈赠,有着数不清的回忆与遐想。

图片

图片


卢悦手持测量设备,专注而执着地穿梭于荒野之间,全身心地投入文物测量工作中。神情专注的她双手紧握测量设备,耐心调整设备角度,不断校准参数,为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遗迹留下清晰的坐标,为后续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图片


李昕操控着无人机飞跃在天际之间,对文物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确定文物的平面形制及主要单体和建筑物的分布,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升降,精准而迅速。

图片

图片


张雨乐,负责上传文物普查资料,她严谨认真地将海量的照片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上传,为后续文物研究、保护与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艰难险阻的跨越与奋进  

文物普查的征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普查员们不仅要在风霜雨雪、泥泞道路等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中坚持前行,还要克服蜈蚣、蝎子等自然生物带来的威胁。

图片

图片


面对艰苦的环境以及不可预知的危险,他们凭借着对文物事业的热爱与责任,用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为文化遗产保护奉献微光,为守护文化遗产的征程添砖加瓦。

图片

图片


从2024年4月20日到12月10日,234个日夜悄然流逝。在这段艰苦漫长但内心充实的时光中,他们穿梭在陕北境内,跨越府谷县、神木市、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区、佳县等县区,深入多个乡镇的山川沟壑,用汗水与执着完成了605处文物点的普查工作。

图片

图片


随着“四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17队队员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开展好“四普”内业整理工作。经过45天的整理,那些在雨雪中丈量过的路,在烈日中记录下的笔记,在狂风中拍摄到的照片,都被一一整理归档。

图片

图片


用脚步丈量历史,用专业守护文明,用执着延续文脉。今天的文物普查工作者,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日知录”作者。

图片

图片


岁月悠悠,往昔的痕迹渐渐模糊,而文明的光辉逐渐清晰。那些散落在乡野的古建筑、深埋地下的遗址、尘封已久的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密码。而文物普查的意义,也远不止于登记造册。通过普查工作者的努力,这些密码被一一破译,串联起五千年文明的完整图谱。
来源: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