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渭南印象 | 节日篇之清明节

2025-04-26 09:01:32 26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它最初是一个节气,标志着仲春和暮春的交替,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扫墓祭祖



这是清明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杂草、修整墓碑,献上鲜花、祭品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敬意。




踏青郊游



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大地复苏,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人们会走出家门,到郊外、公园等地方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插柳戴柳


在一些地方,人们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插柳戴柳寓意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比较大,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人们会带着风筝到郊外放飞,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荡秋千



秋千是古代清明节的一项传统活动。人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感受着欢乐和自由。





在乡村,人们一大早就会准备好香烛、纸钱、糕点等祭品,结伴前往祖辈的坟茔。一路上,会看到路边盛开的野花,仿佛是对先人的一种点缀。到了墓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清理墓地周边的杂草,有的摆放祭品,有的点燃香烛,烟雾袅袅升起,寄托着对逝者的深深思念。

在城市,也有不少人会选择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鲜花,静静伫立,追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感受着他们的精神力量。

此外,清明节期间还会举办各种与清明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民俗表演、诗词朗诵等,让人们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传和延续。

来源:渭南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