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诵读:《华州古今》第29期

2025-08-23 18:47:26 277

朗读者:温建新

诵读内容:渭华起义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社会黑暗,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党人魏野畴、王尚德、王复生、王懋廷、方仲如、陈述善等,先后以咸林中学、赤水职业学校、渭阳中学、谷堆小学、高塘小学为阵地,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撒播革命火种,使渭华一带进步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渭南、华县、五一(固市)、华阴、临潼等县,又是陕西党团组织建立较早、农民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起义前夕,渭南、华县、五一三县的县委、区委、支部各级组织已很健全,党员均已发展到300-500多人。1926年2月,共产党员王芾南、陈述善、赵和民领导高塘农民群众处决了反动民团团长,成立公民自治会,组建以共产党员起领导作用的高塘民团,几经斗争,使高塘民团这支武装力量牢牢掌握在党组织领导下。1926年10月,由共产党员杜松寿(华县人)率领,从毛泽东创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的 16 名陕籍学生回陕,在渭华等县、区、村推动农运,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后转为公开。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华县驻军旅长梁冠英、政治部主任宣侠父(中共党员)积极支持农运。同年12月下旬,华县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学员90人。1927年3月18日,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杜松寿任会长。5月27日,华县农民协会成立自卫军委员会,并筹设县农协和高塘区两处常备武装。到6月底,华县已建立区农协8个,村农协324个,拥有会员5114人,农民运动空前高涨。

1927年7月,以中山军事学校(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学员和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队成员为骨干组建的部队,即后来的许权中旅,是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陕西省委决定派该旅参加渭华起义。年底,又派共产党员刘志丹、唐澍等几名同志到许权中旅加强领导。起义前夕,该旅共1290人,步枪1020支,机关枪3挺,迫击炮4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渭华起义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党团组织的建立,为渭华起义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农民运动的兴起,为渭华起义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高塘民团、许权中旅,为渭华起义积蓄了重要的武装力量。

来源:华州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