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世界非遗看中国

世界非遗看中国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湛的工艺智慧。
2009年,它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独属于中国传统技艺的绚丽光彩。
非遗名片
项目名称: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项目类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列入年份:2009年
项目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书
项目介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一种以丝织品为主要载体,采用 “通经断纬” 的独特技法,结合提花木机等复杂织造工具,生产出具有独特风格云锦织物的传统手工技艺。该技艺工序繁杂,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织造,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且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师徒、家族间传承,是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集大成者。


历史发展
南京云锦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当时在建康(今南京)设立官营织署,开启了南京云锦的发展历程。元代,云锦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元素,风格趋于华丽大气。明清时期,南京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云锦进入鼎盛阶段,专为宫廷服务,其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云锦技艺传承也迎来新的契机。

技艺特色
原料珍贵,品质上乘
南京云锦多选用优质的蚕丝作为原料,部分高档云锦还会加入金线、银线、孔雀羽线等。蚕丝的细腻光泽赋予织物柔美的质感,而金线、银线使云锦增添了华贵的气质,孔雀羽线则让织物呈现出独特的光彩,每一种原料都为云锦的绚丽打下基础。
图案精美,寓意丰富
云锦的图案设计极为讲究,融合了自然万物、神话传说、吉祥符号等元素。龙凤呈祥、麒麟送子、连年有余等图案,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织造复杂,巧夺天工
“寸锦寸金” 是对云锦织造难度和价值的生动描述。其织造需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提花工坐在织机上层,按照纹样要求提起经线,织造工则在下层穿梭引纬,协同完成复杂的图案编织。整个过程全凭手工操作,一天仅能织出几厘米,足见其工艺的精细与复杂。

传承与发展

传承价值
文化价值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艺术价值
云锦独特的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和织造工艺,为绘画、刺绣、装饰艺术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传承与创新
多元传承培育人才
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带领年轻学徒在工坊中实践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领悟技艺的精髓;众多院校开设了与传统纺织、云锦技艺相关的专业课程,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织造技艺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相关机构还会举办针对云锦传承人的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
多方宣传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制作精美的短视频、纪录片展示云锦的织造过程和艺术魅力;举办各类纺织文化展览,展示云锦实物、设计图纸、织造工具等;开展云锦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和普通民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云锦织造,提高社会关注度。
协同合作持续保护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云锦企业和传承人给予扶持;科研机构深入研究云锦的历史文化和织造工艺,为传承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将云锦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民间团体组织各类云锦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参观体验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云锦文物,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云锦珍品,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深入了解云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南京云锦博物馆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这里全面展示了云锦的历史文化、工艺流程和艺术成就。游客不仅能观看云锦的织造演示,还能亲手触摸云锦织物,感受其独特魅力。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穿越千年时光,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让中华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活力,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书写传奇。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云锦博物馆。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