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腊八节,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自古以来,“吃”在中国便是一门大学问,食物更是与各大传统节日紧紧相扣:从元宵的芝麻汤圆到清明的醴酪青团,从端午的甜咸碱粽到中秋的蛋黄月饼、桂花肥蟹……想来便令人垂涎三尺,每逢佳节倍思“食”。
有句俗语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各异的食物风味,食物背后则凝聚着家的温暖、乡的情怀,更饱含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表达。
而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也超越简单的味觉享受,触及心灵深处对故乡的眷恋,对传统的敬重,以及对未来日子的美好祈愿。
小寒与腊八节接连而至,在岁末严寒中,来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更踏上一场别样的美食之旅,让文字牵引我们回到那些充满温情的餐桌时刻,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海君,芦军编著
西安地图出版社
还记得儿时,每到小寒、腊八将近的日子,总是盼着那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家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分享着香甜的粥,一边讲述着关于粥的有趣故事,那些温暖的画面至今难忘。在寒冷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美好的家庭时光,用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启今日的美食之旅!
梁实秋: “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上下滑动阅读
说北京,自然少不了四合院里的吃食:香椿芽、槐花、石榴、瓠子,配上天棚、青瓦大鱼缸……说京城的馆子,那更是能满足八方口味:“八大楼”是鲁菜的馆子,“长安十二春”则是江南风韵,峨眉酒家、四川饭店更叫人垂涎…… 文化学者崔岱远所著的一部介绍北京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的作品,包括《羊肉串进京记》《臭豆腐,酱豆腐》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饮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互交融,构成了京城老百姓的生活图景,而诸多饮食风物经作者描绘,令我们食指大动之余,别有一番慨叹。
《江南烟火: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
◗ 出版时间:2023.07
◗ 豆瓣评分:7.5分
邹赜韬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季轮回,可口食材数不尽;一年终始,应景美味吃不腻。本书可谓是洞察近代江南民风民俗的“饮食方志”,亲近百年前水乡日常生活的“访古指南”。 著名媒体人汪朗的散文随笔集,从美食出发,勾勒出记忆中的人和事;其语言继承了其父汪曾祺的通达、从容、幽默,又多了几分媒体人的严谨,文风清丽、妥帖自然。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腊八粥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暖意,更是心灵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它提醒我们,即使生活忙碌,也不要忘记好好吃饭,毕竟不管发生什么,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饭,就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