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诗词丨二月春风龙抬头,送您一年好彩头!

2025-08-27 02:17:29 280
图片

“龙抬头”是指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二月二,是生长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人生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


龙抬头,是节日的欢庆,是万物的更新,是一年的复始,更是人间的希望。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下面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过“龙抬头”的。


图片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春日有雨,微雨的温柔,大雨的果敢,暴雨的无畏,无一不是大自然的馈赠与优美。

雨落萧萧,轻一下、重一下,就淋湿了一腔思绪,惹起一缕接一缕思念。

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呼吸着雨后初晴的新鲜空气,看山看水,与君赏景,回归自然的快乐,非身处其中不能体会。

春雨润如酥,万物蓬勃,享惬意人生。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诗人和朋友相聚,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时光不经用,转眼已半生。也许很多人都有过“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感慨,但愁苦是一天,乐观也是一天,何不让自己多一天的快乐呢?

现在开始,好好生活享受当下,到老了还能坐在摇椅上,与朋友畅谈年少时的肆意风光:想当年,我也是意气风发的好儿郎呀!

春来大地,花草树木,万物更新。趁着暖暖春意,不如就此闲谈赋诗,把酒言欢,共话风流。


图片

《七绝》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新雨初霁,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独特的,都值得去珍惜和感恩。

无论是春天的细雨,还是新芽的破土,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我们应当用心去体会和感受。

二月二,和风细雨好年景,所有需要耕耘的人,也在为自己耕一份心田,与万物一起拥抱更好的光景。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仲春二月,春林初盛,是个好兆头。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春天的花草树木,繁盛无比。中国人将其绘到花中,刻到纹里,是希望自己也如这春花春林,无论身处何地,也能茁长不枯,平安健康。

春林初盛是好兆头,因为我们希望生命能以繁茂生长的态度,来面对未来的无常。


图片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代有每年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


春雨润泽大地,细蕊初萌,万物焕新,愿你所到之处,遇到的都是好天气;心之所想,皆是万事胜意。


二月,春和景明,春天会拥抱每一个愿意抬头的人。


《春中喜王九相寻》

唐·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春天如此之短,所以更要珍惜人生!


开心的日子在后头,幸福的时光在心头,烦恼的事情抛脑后,生活的琐事不在扰,好运时常相伴左右,财运经常围绕前后。


草木复苏,春光温柔,向前走,美好正在冒头。


二月抬头又见春,龙腾凤舞抖精神。

“二月二,龙抬头”,是春耕的开始,万物于此昂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耕种,秋日,方有硕果累累。


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崭新的开始。


寒冬里所有遗憾,伤心,都会被春风席卷一空。


二月二,是一年的序曲,日光和煦,草木萌芽,吃一碗喜气的“龙食”,祈愿这一年,事事都有好兆头。


图片


二月二,和风细雨好年景,所有需要耕耘的人,也在为自己耕一份心田,与万物一起拥抱更好的光景。


来这人间一趟,不负美好春光。


愿你能心怀宇宙浪漫,也珍惜这人间日常。


二月二,让我们一起加油,迎接明天新的看头!


*文:诗词君

来源:诗词天地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