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雨水诗词丨今朝烟雨美如画,人间盛景踏春来

2025-09-02 22:02:40 253
微信截图_20250218142505.png.png

文丨诗词君


时光匆匆,生命无言,转眼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悄悄来到季节的高处。

鸿雁归来,大地春回,花草繁盛,万物复苏。相较于立春,雨水带来的春天气息似乎更为浓厚。

朱自清在《春》里写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春雨打着窗台,带来春的消息;春雨洒向田园,带来丰收的希望;春雨随风吹到脸上,凉凉的,有些清爽……

一帘新雨后,人间又逢春!
01


春风化雨,万物新生

  • 雨水至,润物无声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天,万物生长,生命萌芽,而春雨,就是希望。

春雨,随风而至,滋润万物,悄无声息,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润是春雨的品格,每到春天就来了,来了就滋润万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情,这就是“好”。

春雨润物细无声,待明朝,百花层层叠叠,便将开遍人间。




  •  雨水至,山川染色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花溪深处,有雨落下。

入眼处,依然繁花满路,山川尽染春色。

天空云淡风轻,入耳黄鹂音清脆,随意躺卧,身心舒爽,人生好不快活!

雨落过后,天地清朗,看着这被春雨洗过的美景,再多的惆怅也会消失不见,心情也会随之雀跃不已。

  • 雨水至,草木萌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的雨,细腻如酥。烟雨濛濛,春色正好。

潜伏了整个冬季的草木,接收到春雨的信号后开始窜出新芽,撼动整个春天。

柳丝长,春雨细,草木萌动,鸿雁将归,欣欣然,一切都是生命中最好的样子。

一切又刚刚开始,生机勃勃,清新,自然,有无限的希望和憧憬。

让我们静待一帘新雨后,天地从此润朗,山河从此无恙,前路从此向暖。


  • 雨水至,绿意盎然。

《谒金门》
唐·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春雨过后,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

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如画一般。

一场春雨,添一分春色,春意盎然。

02


雨水唤春归,人间留真情

  • 雨水至,当打马江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时觉得,春日的雨细碎,落到身上似乎影响不大,却在不知不觉被打湿了衣裳。

打马过江南,遇朦胧细雨,雨下在那种小的青瓦上面,人的心肠也会跟着软下来。

看着雨落在这样的青瓦上面,人的惘然也变得美丽,生活也会紧跟着慢下来。

有人说,最爱江南的白墙灰瓦,小巷悠长,若恰好遇上烟雨,亭台楼阁朦胧迷离,那真是一幅极美的景致。


  • 雨水至,当垂钓江边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前白鹭飞,江边桃花开,水中鳜鱼肥,正是垂钓好时节。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最自在的春日生活。

人生难得逍遥,此间逍遥,不思归。

生活里总有风雨,但都不足畏惧。怡然自得地过好每一天,心安才是归处。

5.jpg.jpg

  • 雨水至,等一人来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窗外阴雨连绵,多日不见阳光,出门无处下脚,索性闲居家中。

至夜,屋旁池塘中蛙声不停,雨打荷叶,叮咚响,灯火轻燃,坐等赴约人,可惜久久未来。

窗外细雨潺潺,灯下人影独立。即使是一场等待,却让人觉得无比宁静。这样的雨夜,你有等待过人吗?

  • 雨水至,莫负好时光
  《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黄莺啼叫,春雨濛濛,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

莫负时光,不负春色,才是眼下之事。

一场春雨一场暖,珍惜这明媚动人的春天吧!


最美人间春雨天。

雨水过后,会有你想吹的春风十里,有你想听的春雨绵绵,有你想看的春暖花开,有你想要的春色满园!

我们要用明媚的心情,迎接全新的风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正向我们款款迎来。

春已至,花已开,时光正好。

点个【赞】与【在看】愿春风吹散阴霾,愿春雨洗净尘土,愿你我不负春光。

来源:诗词天地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