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诵读:《华州古今》第24期

2025-09-11 16:05:36 195

朗读者:王涛

诵读内容:各区热心教育人士集资募捐办学,大街单级学校、七里寺小学、谷堆小学、筱村小学、太平小学、西岳庙学校、赤水水城小学、白家寺近圣居小学等8所高小及初小共百数十所学校,相继建起,全县在校学生两千余名。1919年春,由教育界人士杨松轩、顾熠山、郑云章等人,在教育会高等小学基础上,创建私立咸林中学。1922年,模范女校增设初中班,当时,华县教育发达之盛况仅次于西安、三原,居陕第三。1926年后,因军阀混战、自然灾害等,华县教育有所衰退。1935年,实行保学,每保一校,保长承办。保内儿童,均须就学,校长、教员由教育局遴选呈县府委任,联保主任督办保学。1941年后,华县推行国民教育。各乡遍设中心小学一至三校,各保设国民学校。1937年后,模范女校改办为华县少华女子中学,属私立初级中学。1941年,在高塘建华县县立初级中学。1941年,建私立竞成中学,次年改为初级农业职业学校,附设初中班。

截至 1947年,全县有乡中心小学23个,在校学生3434人,其中高级班46个,学生3011人;初级班49个,学生423人。保国民学校259个,在校学生12397人(其中女学生1654人)。县立小学2个,在校学生385人,其中女生56人。全县有3所中学,共有学生1115人(其中高中生304人),教职员78人。

此外,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也有所发展。1920年,私立单级师范学校成立,后因经费困难停办。县办华县简易师范、省立华州师范分别于1943年、1945年在县设立。职业学校有1928年设立的华州女子帽辫传习所,1942年设立的私立竞成初级农职学校等。

1911年至1948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出国留学生21人,从大专学校毕业的有339人。1945年,华县大专肄业学生35人,居全省第五位,在八区12县中仅次于蒲城(36人),居第二位。

来源:华州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