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年俗分享 | 正月初十

2025-09-11 20:03:21 391


图片



按照中国传统,在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都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其中,正月初十的年俗和禁忌有:


图片



正月初十:习俗篇

图片




1

习俗一:石头节


正月初十为地日,地日之所以被称为石头的生日,很有可能是从初十的“十”音化来,因为十与石同音。石头的生日,又被称为石头节。人们祭石头,旨在祈求日子十全十美。

传说中的石神叫石敢当,也就是在胡同大宅门的墙角下镶进墙内刻有“泰山石敢当”的长石头。

祭石头时,是在“石敢当”前扔些豆子,感谢它保佑大家一年平安,然后用清水把门墩、上下马石、门前石狮子和石敢当均用干净抹布蘸清水擦一擦,期盼在新的一年中再显神威。北京胡同中的石敢当大多立在四合院或大宅第的四角,一般是三四尺高,以青石为多。它不单是保护四合院的拐角不被碰坏,还能够保护街巷的平安。

在石头节这一天,人们有一些祭拜石头的仪式,据说在山东郓城有抬石头神之举。大致仪式是这样的,初九夜里,一群人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上,石头不落,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这也体现了老百姓朴素的思想。

正月初十,也有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

石头节,与原始人类的大山及石头崇拜有着源流关系。

民间流传歌谣:“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做事须求脚脚踏实地。”人们通过对“地日”的庆祝,来表达对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崇拜,以求新的一年脚踏实地,五谷丰登,平安富足。



1


习俗二:老鼠娶亲日


因为墙基用石头垒砌,老鼠又多生活在墙角窟窿里的缘故,正月初十日,民间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老鼠嫁女亦称鼠娶亲、鼠纳妇、老鼠娶亲等,是传统民俗文化中影响较大的题目之一。

在中国民间,“老鼠嫁女”的日子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认为的正月初三,也有人认为是正月初十,也有人认为是正月十三)也就是这一天不能打扰老鼠的好事情,要不然新的一年必遭鼠灾。

而在某些地方,晚上却忌点灯,忌说话,以免惊扰了娶亲事宜,惹下鼠神,一年为患。

小孩子不明事理,往往信以为真,闹着不睡觉,要看个明白。大人们便接过祖辈的传说,对孩子们说:要嘴里含着驴粪蛋蛋,耳朵里塞上羊粪蛋蛋,眼皮上夹着鸡屎片片,在满天星星的时候,趴在磨眼里,才能看到老鼠娶亲的热闹场面,听到鼓乐声。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当然不愿干了,也就只好睡觉了。

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祈求杜绝鼠患促成农作物的丰收,以及祛灾纳吉、子孙的繁衍。也是源于生肖文化的内涵以及传统的阴阳俗信观念。

鼠为子,是十二支之首,“子为阴极,幽潜隐晦,以鼠配之”,子鼠是极阴的象征,而腊月至正月,正是新旧岁时交替时刻,人们选择在这一时段嫁鼠“出家”,还具有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

图片




1

习俗三:挂花灯日


正月初十还有的地方挂花灯,老百姓在过去一年家里如果添了男丁,就会在家里添上新的灯笼,因为灯寓意是丁,所以在正月初十有挂灯的习俗。在古代,人们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添女丁不会挂花灯。

添丁灯的叫法,源自粤语的发音中“灯”和“丁”相近,“添灯”寓意着“添丁”。过去,在珠村,村里人家若有男婴降生,等到正月初十,便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坛上挂上花灯。

正月初九的晚上,村内新得男丁的家庭便会提前准备好花灯,待到十二点一过,便争先恐后将花灯挂起来。在风俗传统中,抢在初十零点之时挂上“头灯”,烧上“头炷香”,这着实是件让人得意的事情。所以,虽说是初十挂灯,但等到天光大亮的时候,社稷坛上早就已经挂了花灯。有心的长辈,还会特意在花灯上写上新丁的名字。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可是关乎传代的大事情,村里负责记录族谱的长者会记录下新丁的名字,从此便算在氏族中有了名分。




习俗四:添花灯酒日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凡是上一年生育有男孩的家庭,都会到社庙和祠堂悬挂花灯。花灯一般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纹纸,写上一些吉祥的谜语;花灯内点燃油灯,需逐日添油。如果村子里需挂灯的人家多,社庙里没地方挂了,就要另扎灯棚。
“花灯酒”是“大众酒”,分为“挂灯酒”和“落灯酒”两次,不需主家发帖邀请通知,到了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亲友和邻居们会送上礼物、红包前往致贺,共饮同欢。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摆“落灯酒”。
“花灯酒”期间,有些想早得子孙的妇女,会于晚间潜入社庙和祠堂,偷取一些“灯带”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贵子”。而挂灯人家,则于白天重新挂上更多的新灯带供别人偷取。



                    习俗五:烤火日


在赵县农村,流传着正月初十烤“狮子火”的民俗。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燃起一堆柴禾,将家中破旧的无法使用的笤帚、簸箕等统统投入火中焚烧,一些人家还会特意在火中添加一些柏树枝,发出“啪啪”的响声。
这时,全家老少围着火堆,烤了前面烤后面,边火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牙,牙不疼;烤烤屁股,屁股不疼;烤了全身,百病不生。”有的孩子手拿一根棍子,上面插一个馒头,在火堆上烤几下后就吃掉,据说吃了这样的馒头不得病。
烤火的习俗,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式,因为烤火之后腰不酸腿不疼,能够治疗百病。





习俗六:果日


正月初十,果日。也叫菜日
老人们常说:“七人八谷九菜十果”,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来按照神话传说,女娲在初七创造出人类,为了保证人类有食物生存下去,在初八这天创造出谷物和粮食;初九这天创造出蔬菜;初十这天创造出水果,因此正月初十有“果子生日”的说法,人们会在家里摆上一些吉祥的水果,希望新的一年诸事都有好的结果。




习俗七:花坡节


在我国还有一些地区,称正月初十为“花坡节”,其实这是属于我国苗族的一个节日,这天要准备面食,而且面食的样子是稻穗的形状。再就是苗族的才子佳人还要聚到一起,展示各自的绝技,这样的活动也给单身男女提供了追逐爱情的机会!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习俗,都诚心诚意地表达着对“神”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正月初十:饮食篇



正月初十,河南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些人把馍馍或者饼摆在角落里,以备老鼠娶亲时食用。
还有的地方习惯吃小麦,一般人们会将小麦磨成粉,蒸馍来吃。一方面是因为馍馍的形状圆润,寓意圆圆满满。还有一个原因是小麦来自于土地,用馍馍祭拜土地神,祈祷新的一年粮食能有大丰收。
正月初十,在蒙晋地区有老鼠娶亲,要吃莜面鱼鱼的习俗。根据民间传统,这一天也被称为“老鼠娶亲日”,吃莜面是为了讨好鼠爷,祈求新年交好运。
莜面是用莜麦磨制而成,是一种燕麦,大年初十很多地方有莜面搓面鱼,由于很多地方莜收成很高,用莜面做面鱼,一般用十指对搓,寓意十全十美。同时也是为了图个吉利,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有些地区,习惯用谷面作蒸食,称为“十子团”。夜晚时,放置于墙角土穴等处供老鼠吃。正月初十为满族天仓节,这一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将黏米面捏成“小碗”蒸着吃,而西部地区的满族及汉族人则将莜面捏成“小碗”蒸着吃。
棒子粥其实就是玉米面粥,棒子粥黄灿灿的颜色象征财富和丰收,而且春节期间天天吃大鱼大肉,不容易消化,所以大年初十这一天可吃点棒子粥来清肠养胃,一碗下肚,暖胃又舒服。在煮棒子粥时可加少量碱,这样更为人体所吸收利用。

正月初十:禁忌篇




禁忌一:搬石头


此外,石头节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此日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旧俗,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



禁忌二:动土


正月初十是“地日”,人们为了表示对土地的尊重,这一天是不能随意动土的,人们要停止农活,祭拜“土地神”。如果在这天动土,会不小心惊扰到土地神,惹恼了土地神,就得不到土地神的庇佑,新的一年粮产和家庭的运势也会受影响。


禁忌三:打老鼠


由于很多地方将正月初十定为“老鼠娶亲日”,所以这一天尽量不要惊扰到老鼠,也不要轻易打老鼠,民间常说“初十打老鼠,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一旦惊扰到老鼠,家里一整年都闹老鼠。



其余禁忌


正月初十,在这一天,属鼠和属马的朋友,不宜订婚或结婚。因为鼠为“子”,马属于“午”,在命理学当中,有子午相冲的说法,不利情感婚姻。正月初十,属鼠的朋友要早早休息。因为老鼠要娶亲嫁娶,不能夜不归宿,要早休息,保证老鼠顺利结婚。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