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1 月 5 - 7 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时节,虽“寒尚小”,但其实冷气积久而寒,已经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小寒气象变化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在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
小寒物候现象
一候:雁北乡;
大雁开始向北迁徙,它们感知到阳气的萌动,准备回到北方的故乡;
二候:鹊始巢;
喜鹊也开始忙碌地筑巢,为新的一年孕育后代做准备;
三候:雉始鸲。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传统习俗
探梅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暗香盈袖,人们会在小寒时节踏雪寻梅,欣赏梅花的高洁风姿,品味其清幽的香气,感受冬日里的一抹生机与诗意。
数着九九过寒冬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数九计算寒天这一方法在中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吃菜饭
南京等地有在小寒吃菜饭的习俗。用矮脚黄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板鸭丁等食材,与糯米一起煮成香糯可口的菜饭,营养丰富,暖身又暖胃,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份冬日的温暖。
小寒·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
俗语说“冬练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天,“三九”天是指冬至节气开始数九,九天为一周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称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称为“三九”,以此类推。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
饮食养生
中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小寒·阅读推荐
在这小寒时节,不妨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在寒冷中沉淀心灵,积蓄力量,就像每一本书中的故事,都有起承转合,寒冬过后,必将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愿我们在小寒的静谧里,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与时光温柔以待,静候春归。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最高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人物情感之中,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
《二十四节气|知时节·围炉夜话》在时光的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历史轨迹,亦深深烙印于传统文化的骨髓。本专辑《二十四节气|围炉夜话》,恰似一场穿越四季的文化雅集,邀您共赴一场温暖而深邃的心灵之约。
《雪城》是梁晓声著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雪城》曾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热映。她,独身穿入另外的时空,却像凤凰浴火重生,给了她一种无比充实的生活,善良,帮助她一路走来,带给别人希望,于是,便在这个异世界,留下了一个见证的地方――雪城。
它带有宏观,总括的叙述,并延伸了人物命运的思考,相对于他其他的作品及其他的知青小说,它更放眼于现实的观照,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位作家说过:“文艺到了最高境界,对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是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将人生呈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思考。
“沦落在庸常现实生活的理想主义者,他或他们若不能被锤锻成坚韧的现实主义者,那么他或他们将会以表面上看起来傲视生活的形式被生活所抛弃。”至今看来,这句话依然充满着理性的声音。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END-】
注:部分科普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