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一群人在社会的底层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却共同映射出人类在动荡与变革下的挣扎求生与奋勇抗争。这些故事穿透历史的尘埃,跨越时空的界限,以文学的形式,重现在当下。本期书单就精选了三部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每一本都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刻描绘,它们虽植根于迥异的土壤,却共同编织了一幅幅关于人性光辉与社会变迁的壮丽画卷。
PART01.
子夜
矛盾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旧中国的社会底层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双重压迫下艰难求生。《子夜》深刻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反抗。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5至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刻画了包括商人、军人、知识青年、交际花、遗老、工人等各阶层人物,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军阀混战、工人罢工的恶劣形势下,吴荪甫虽然竭力振兴民族工业,加紧压迫工人,大搞公债投机,但在对手赵伯韬强大的经济牵制下,最终一败涂地,彻底破产。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扫码听书
PART02.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斯坦贝克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让无数农民家庭被迫离开家园,踏上了寻找生存希望的艰难旅程。《愤怒的葡萄》就以其质朴而有力的叙述,记录了这些“奥基人”在生存边缘的挣扎,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对尊严和希望的坚守。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俄克拉荷马州的大片农田久旱无雨,庄稼歉收。为了生存,农民抵押了自己的土地。但最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银行和大公司收归所有,他们只能挥别家园,背井离乡。穷困潦倒的乔德一家,也是其中一员。乘坐变卖家产换来的破旧汽车,一家人去往加利福尼亚寻找传闻中的乐土。途中,年迈的祖父母相继去世,哥哥诺亚也悄然离去,尽管前方不断传来坏消息,但都无法打消他们继续前行的念头。到达加州后,迎接他们的仍旧是失业、压迫和贫困。但旅途中那些令人感动的际遇和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一家人依然心怀希望……
扫码听书
PART03.
灿烂千阳
(美)卡勒德·胡赛尼
70年代至90年代的阿富汗,战火与政治动荡成为常态。而《灿烂千阳》通过两位女性的命运交织,揭示了在此极端压迫之下,女性如何以柔弱之躯承受重压,展现了她们在苦难中的坚韧与反抗。
《灿烂千阳》被称为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胡塞尼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制度于新时代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