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十里塬镇文化站工作总结
2024 年,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文化站紧紧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繁荣这一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 2024 年工作总结 汇报如下:
一、2024 年工作总结
(一)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对文化站的各类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与维护,包括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室外健身器材等,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加强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开放时间公示、设备使用登记、图书借阅管理等,提高了文化站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组织各类文艺演出 3 场,其中包括十里塬镇文艺年会、“十里塬镇村BN篮球比赛” 十里塬镇广场舞大赛活动,节目形式多样,涵盖歌舞、戏曲、小品、相声等,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观看,彰显了体育与文化的内涵,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开展送戏曲下乡活动8次,剧团等专业文艺团队深入到各个村庄进行演出,将优秀的文化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三)文化培训与辅导工作
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2期,包括舞蹈培训、书法培训、绘画培训等,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培训学员达 200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
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村庄开展文化辅导活动,帮助各村组建文艺队伍,指导排练节目,提高了农村文艺队伍的表演水平和创作能力,推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对本镇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梳理,建立了详细的文化遗产档案,包括古建筑、古遗址、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依据。
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传承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技艺培训班、民俗文化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本乡镇的传统文化技艺,培养了一批文化遗产传承接班人,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文化人才匮乏,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在组织大型文化活动、购置文化设备和开展文化培训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文化活动的质量提升。
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不足,部分文化活动形式较为传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村庄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活跃,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2025 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充实文化站专业人才队伍,重点引进具有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活动,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和提升学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时代文化工作的要求。
培育和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社会各界热爱文化事业的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行列,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在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辅导、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大文化经费投入与管理
积极争取上级文化专项资金支持,精心策划和包装文化项目,向上级部门申报各类文化建设项目,如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文化设施建设与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
拓宽文化经费筹集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探索通过企业赞助、个人捐赠、文化产业项目合作等方式筹集文化活动经费,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加强文化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文化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审批程序,确保文化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定期对文化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文化经费使用的透明、合理、合规。
(三)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
深入调研群众文化需求,结合本乡镇实际和时代特点,策划具有创新性、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互动环节,如举办文化创意集市、乡村音乐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线上文化活动等,吸引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参与。
加强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打造具有本镇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持续举办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文化活动成为本镇的文化名片,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鼓励群众自主创作文化作品,参与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挖掘和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和文化团队,为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推动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农村文化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改善偏远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根据村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和建设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配备必要的文化设备和器材,为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建立文化站工作人员联系村庄制度,定期深入村庄开展文化辅导和培训工作,帮助各村制定文化活动计划,指导文艺队伍排练节目,提高农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促进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乡镇文化站与各村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走亲、城乡结对等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共赢,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
(五)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档案,对新发现的文化遗产及时进行登记和保护,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加大对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力度,建立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创作和传习场所,组织开展传承培训、技艺展示、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传承人带徒授艺,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确保传统文化技艺后继有人。
探索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结合本乡镇的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风光,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举办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活动,如古村落游、传统手工艺体验游等,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良性互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总之,2025 年本乡镇文化站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努力推动乡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和谐的新乡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