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数字展厅·沉浸看展 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第2期) 教育工作者手迹 (红色笔迹——红墙下的名人手迹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教育也面临着改造、重建和发展。老一辈教育家在为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共和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新生骨干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展,实现了教育公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些教育工作者留下的信札及关于文字改革、汉字简化等史料,展示了他们为推动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更展示了他们辛勤耕耘、积极探索、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黎锦熙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他一生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国语统一、汉语规范化,对汉语语法研究颇有贡献,所著《新著国语文法》被公认为现代汉语语法的奠基之作。 黎锦熙主持或参与了注音符号的修订、1932年国音新标准的制定、1941年中华新韵的制定颁布、《国语辞典》的编纂等重大研究活动,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发展与汉语文字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黎锦熙 黎锦熙致中央办公厅秘书处信札 黎锦熙汉字简化方案修订稿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年,叶圣陶参与了最初文字改革的设计和论证工作。自1951年起,叶圣陶对文字改革的关注侧重于语言规范。他先后撰写《语文随笔》《拆开来说》《多说与少说》等文章,并在《人民日报》《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倡导语言的简明和文风的简洁。 叶圣陶 叶圣陶关于文字改革的手稿 华阴市图书馆 主要面向读者提供互动类功能:图书查询、借阅信息查询、书刊续借、预约委托查询、图书推荐、证件挂失、投票统计;提醒类信息主动推送功能:借书还书成功通知、图书到期提醒通知、预约图书到馆通知超期催还通知;信息发布功能:通知、讲座等发放及查询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