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和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推进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根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相关精神,我区将开展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区级非遗项目申报标准和条件
(一)具有一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具体范围如下:
1.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2.文化空间,指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如祭祀、庙会、歌圩、传统节日等。
(二)符合《非遗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五)体现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创造力。
(六)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和鲜明地方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七)制定有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
二、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条件和范围
申报人从事的非遗项目必须是已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且符合下列条件:
(一)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从事年限在3年以上,并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四)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德艺双馨。
(五)户籍在临渭区或者长期居住地在临渭区内。
(六)年富力强、身体健康具有传承能力者。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申报推荐。
三、申报材料
1、非遗项目申报材料:填写项目申报书(附件1: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存续状况、传承谱系等内容,代表性图片10张,有其他有助于说明项目影响力和各类宣传公益活动等内容可作为辅助资料附后),项目申报书用A4纸印制,一式7份,同时提交申报书电子文本和代表性图片电子版。
负责人:李平 联系电话:13991655049
2、传承人申报材料:一是个人申请(个人基本情况、从艺经历等字数在500字以内),二是填写传承人申报表(附件2: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表,内容包括个人简历、传徒授艺情况、掌握项目核心技艺情况等内容,展示个人技艺水平的代表性图片6张,其他有助于说明个人影响力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等内容可作为辅助资料附后),申报表用A4纸印制,一式7份,同时提交申报表电子文本和代表性图片电子版。
负责人:杨素娟 联系电话:13201956067
四、工作安排
1、提交时间与地点:以上申报材料请于2025年3月30日之前报送临渭区文化馆(临渭区非遗保护中心)516 办公室初审(地址:华山大街临渭区公共文化中心),不符合要求的责按照期限改正,逾期概不受理。
2、评审程序:区非遗保护中心根据提交资料进行汇总报区文旅局,由区文旅局牵头,区非遗保护中心具体负责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评审会意见,公示名单将在区文旅局官网进行公示21天,最后根据公示结果分别由临渭区人民政府公布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临渭区文旅局公布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附件1: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
附件2: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表
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11月26日
附件1:
申报项目代码:
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
项目类别:
项 目 名 称:
申 报 者:
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印制
二○ 年 月 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
数字代码:民间文学(01)、传统音乐(02)、传统舞蹈(03)、传统戏曲(04)、曲艺(0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06)、传统美术(07)、传统技艺(08)、传统医药(09)、民俗(10)。
(二)申报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与主要价值和影响(字数500-600字)。
(三)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四)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已经采取的政策以及其他各种保护措施。
(五)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六)此申报书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七)所有申报材料及辅助资料上报区非遗保护中心后将全部归档,不再退还。
(八)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九)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统一用仿宋GB_2312小四号字体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目 录
区域分布图………………………………………………………1份
申 报 书………………………………………………………1份
图片资料………………………………………………………1份
证明材料………………………………………………………1份
电子文本………………………………………………………1份
区域分布图
项 目 简 介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 项目名称 | ||
申 报 者 | 负 责 人 | ||
通讯地址 | 邮 编 | ||
电 话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 (描述该遗产项目所在区域行政建制情况,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动植物、交通等环境特点。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 代 码 | ||
分 布 区 域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分布信息,明确到具体市、县。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
历 史 渊 源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以及各历史阶段中的传承群体。项目传承的历史应至少追溯至百年或传承三代以上,传承脉络清晰,可提供以资佐证的历史资料。不少于400字,不多于600字。) | ||
基 本 内 容 | (描述该遗产项目的具体实践方式和表现形式,以及与该遗产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当前是如何传承的。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
制品及作品等 相 关 器 具、 | |||
传 承 谱 系 | (描述当前与该遗产项目活态传承直接相关的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他们对该遗产项目传承和实践的特定作用和特殊责任。不少于400字,不多于600字。)填写格式如: 能追溯到的第一代 陈某某 男 不详 庙底村 祖传于*** 陈某某 男 已故(年-年) 阳郭镇北杨村 师承于王** 陈某某 男 1946年出生 阳郭镇北杨村 祖传 |
三、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 (描述该遗产项目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主 要 价 值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以及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存 续 状 况 | (描述该遗产项目在当前的存续状况,包括实践的频率和范围、实践者和受众的人口分布等。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
四、项目管理
管 理 组 织 | 组织名称 | 责任人 | ||
通讯地址 | 邮 编 | |||
电 话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资 金 投 入 情 况 | ||||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
五、保护计划
保护 内容 | |||
十年保护目标 | |||
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 时 间 | 保护措施 | 预期目标 |
五年主要 保护措施 | |||
建立机制 | |||
依据说明 及 其 经费预算 | |||
注备 |
代 表 性 图 片 一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二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三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四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五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六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七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八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九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代 表 性 图 片 十 | (反映项目价值和特点的500万像素以上6寸数码彩色照片,包括体现价值、技能、技艺的工作照及代表性作品、产品或剧(节)目照片)
(贴照片处)
著作权人及手机号: 照片说明(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画面内容): |
传承人(群体)同意申报及参与 保护工作 声明书 |
我们作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传承人(群体),同意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同意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项目保护单位。愿意共同参与该项目的申报与保护工作。 签字或盖章(个人请签名并填写单位或住址;单位、群体请盖章): 年 月 日
|
授权书
“ ”传承人(群体)同意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该项目所有资料进行宣传和推广。
授权人签字:
年 月 日
六、区专家组论证意见
专家论证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区级论证专家名单 |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单位 | 职称 | 专业 | 签字 |
注:参与论证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
七、区文化行政部门审批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临渭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表
项目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人姓名:
临渭区文化和旅游局制
二O二四年 月
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填表说明
(一)封面中“项目类别”及“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按临渭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正确填写。项目类别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二)表格中“姓名”及“出生年月”均应与身份证件信息一致。
(三)表格中“工作单位”一栏应填写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官方名称,没有工作单位填写“无”。
(四)表格中“手机号码”一栏应填写申报人本人手机号码,如申报人因特殊情况无手机号码,应填写联系人手机号码,并注明联系人姓名。
(五)表格中“从事该项非遗传承实践累计年限”应减去中断该项非遗传承实践的时间。
(六)表格中“个人简历”一栏,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填写申报人的学习、工作及与该项目有关的学艺、实践经历等情况。
(七)表格中“传承谱系或师承脉络情况”应从申报人开始至少上溯三代填写师承授徒情况,包括至少三代传承谱系情况(注明师徒关系)、每代传承人掌握该项目核心知识和技能艺能情况、每代传承人同门人员简要情况等。
(八)表格中“授徒传艺情况”需简要介绍申报人徒弟情况,包括其徒弟掌握该项目核心知识、艺能技能以及开展传艺活动等情况,如有再传徒弟,一并简要介绍。
二、注意事项
(一)申报表应填写电子版本。提交纸质版本时,签字(盖章)部分应由本人亲笔填写并捺印指纹,签字、盖章部分不得复印或印刷。
(二)提供的照片资料以表格中“照片”一栏为模板填写,共需提交6张彩色照片,每张照片按模板填写为独立一页,6张照片页按顺序一并附在申报表最后。照片页可根据示例扩展。提交纸质版本时,照片可直接打印(彩色)在照片页上,也可粘贴在照片页上。
(三)表格空间不足的部分可自行扩展,但应注意格式规范完整。
(四)若某一部分内容需提供证明或说明材料,可另附附件,但应在相关栏目中标注“详见附件”等字样,每个栏目添加附件不超过10页。
姓 名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民 族 | |||
文化程度 | 职 业 | |||
职务职称 | 荣誉称号 |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 |||
邮 编 | 电子信箱 | |||
通讯地址 | ||||
个人简历 | ||||
传承谱系或师承脉络情况 | 要写清每一代的师承(至少三代以上)如: 第一代:张三 **年出生 住址 师承于**(家传) 第二代:李四 **年出生 住址 师承于**(家传) 第三代:王麻子 **年出生 住址 师承于**(家传) 第四代: ………… 第五代: …………
| |||
传徒授艺情况 | 填写参考范本: 教授每个亲传弟子的频次具体到每周几次,每次多长时间,全年累计授徒传艺多少个学时? xxxx年、xxxx年、先后多少次在什么地方内招收学徒,有谁谁谁等,累计约多少人,传授了什么技艺。其中谁谁谁已基本掌握了哪些技艺(举例说明);xxx已基本掌握什么技艺(举例说明)。 自哪一年年起,除了教习xx地方的学员,陆续在外省多地开展授徒传艺工 作。区域涉及xxx省、xxx市,包括港、澳、 台地区都有接受技艺的学员(有就补充,没有就不写);学员身份以xxx为主,还有xxx、xxxx、xxx、(列举职业)等。 开展授徒传艺的学校有:列举学校名称等。 其中xxx学校xxx、xxx、(列举姓名)已掌握(具体技艺步骤和名称)技法,xxx已掌握全套技法,可独立完成xxx。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累计近xxx人听课。其它补充情况等。(建议600字以内) | |||
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情况(展演、宣传、讲座等) | 建议500字以内
| |||
掌握项目知识、核心技艺情况 及其他成就 | (相关证明材料可附件)
一、掌握项目知识、核心技艺情况 二、相关成就 如在参加何地举办的什么大赛、展演展示等活动获得的奖励等 | |||
照片一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
照片二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
照片三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
照片四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
照片五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
照片六 |
著作权人: 照片说明: |
本人申请及授权书 |
本人申请(同意推荐)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履行传承义务,并同意区文旅局无偿使用申报材料进行宣传、推广。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区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意见 |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区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 | 姓名 | 性别 | 年 龄 | 职 称 | 单 位 | 联系电话 | 签 字 |
区文化主管部门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