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中华传统 | 中国最美古城——徽州古城

2025-04-26 09:06:28 338

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

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过几千年的天灾人祸

而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下来的名城

则为数不多

 

中国最美古城

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等待着我们走进其中
 

亲身感受古老街巷中的独特魅力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是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


历史沿革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

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

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宋至明清时期,

徽州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

民国时期徽州古城景观受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

出台了多项措施保护古城,

并对古城进行了修建。

1986年,徽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景区正式成立,

2008年,徽州古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4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著名建筑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

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

县城的新安北门、问政东门。 

徽州古城内文物众多,

以许国石坊为界限,

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北区有徽州府衙、陶行知纪念馆、

斗山街、徽园等景点。

南区分布着南谯楼、太白楼、

新安碑园、渔梁坝等景点。

 

01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为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建造。位于徽州古城阳和门外,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许国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仿木构造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用青色茶园石料,仿木结构,图案雕饰类似徽州民间建筑彩绘。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它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还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1988年,许国石坊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中和老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陶行知少年时曾在此读书。馆名乃初建时,由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1991年和2003年两次扩建,占地1700平方米。纪念馆大门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大方砖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



03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位于歙县徽州古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徽州府的标志,建于元末明初,保持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格局,为中国气势最雄伟的府衙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

徽州府署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主堂,两侧辅助。从照壁至知府廨,各院落之间距离、比例,好比缩小的故宫,所以古建专家说“府衙是缩小的故宫,故宫是放大的府衙”。三路数进,巷道纵横,布置整肃,分区明确,是比较典型的官式做法。整个府署是一个廊院式布局,南北向,前临街衢。府衙三重院落和东西两路与东、南谯楼及古城墙成为徽州古城具有代表性古建筑群,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廉政教育、旅游接待、休闲娱乐提供了综合平台。

 


来源:渭南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