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艺术之境||群众性合唱排练技巧及其艺术表现手段

2025-05-11 13:38:20 436


群众性合唱


目前,群众性合唱活动蓬勃开展,它是群众音乐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广大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 ,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 ,而且能陶冶高尚的情操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爱集体 、爱生活 、爱美的热情起到积极的作用。群众性合唱活动,形式多样 ,群众参与性强,它不像专业合唱那样需要更多的专业技巧和各种严格的规定,因此易于被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
群众性合唱团的声部组成




群众性合唱在声部划分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注意各声部间人数要基本相等;二是在考虑自然声音的同时,尽量让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志唱低声部。因为高声部通常是主旋律声部,音调比较突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低音部的旋律和高声部的旋律不一样,常常受高音部的影响,往往较容易跟着高声部的旋律走,唱起来就相对难一些。

群众性合唱团的人数一般在40至 80人之间。人数太多了,声音难以集中,训练质量难以保证;人数太少了,就不能发挥合唱的特点,只能起到小合唱 、小组唱的效果。在各声部均衡增加的情况下,人数也可达100至 150人。经验表明,人数再进一步扩大并不能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业余活动的条件下 ,由于人数过于庞大 ,指挥者难以对每一个演唱者进行必要的控制。



2
群众性合唱的演唱技巧




对于群众性合唱来讲,虽然不像专业合唱那样对各声部的音色、音域、比例以及合唱队员的演唱技巧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和较高的要求 ,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如要唱得整齐、不跑调、吐字清晰、富于色调变化等。



(一)齐的技巧

唱得齐 ,就是说全体合唱队员或某个声部的所有队员,要同时以相同的力度演唱,没有一个声音从整个和谐音响中冒出来。它最鲜明地表现出合唱的本质和基础——演唱的集体性。

合唱队员要善于同时唱,也就是说,在一起要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一首歌的演唱。唱时,在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 、同一个音节的音,这就是节奏齐。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在演唱非常缓慢或非常长的音时,左右相邻的人不能同时换气,可以轮流换气 ,这可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

合唱队员要做到力度齐,也就是说,每一个声部或整个合唱团的队员能够以同样声音力度(强弱)来演唱。要做到力度齐,除了将重要的呼吸方式、呼吸点确定下来之外 ,还要看指挥的动作。一般来说,指挥起拍的手势是在呼吸方式与呼吸点基础上更为精确的统一。


(二)音准的技巧

要使合唱团掌握音准的技巧,各队员首先要学会彼此“定弦”,仔细聆听伴奏的音高,除了这种纯听觉的“定弦”之外 ,还要以调式(大、小调)结构和音程规律性为基础来确定单个音音准的规则。


(三)吐字的技巧

练习吐字首先要训练发声器官,特别是应注意歌唱者的口与唇。唇的形状与口开的大小 ,都取决于所唱字的元音,唇的形状要精确得使人见其动作而知歌唱者发出的字。

歌唱时真正“唱”的只是元音。元音是歌唱的基础,应尽可能相对拖长。辅音要念得快 、迅速,字尾收音要准确。如果辅音(例如浊辅音 m、n、1)相对拖长,就会损害合唱的音响质量。与此同时,辅音要念得纯正明确,以便用这些辅音与元音构成的词的意义能为听众理解。在准确念出辅音的条件下唱出元音,这种能力决定着合唱团声乐技巧的水平,是一个优秀合唱集体的最重要的一个品质。


(四)色调变化的技巧

合唱团要善于色调变化地演唱,即在作品的个别地方用不同力度进行演唱,这在合唱技巧中占有重要地位。

色调变化的演唱技巧与呼吸的技巧紧密联系着。不要以为轻声歌唱是建立在微弱消极的气息和含混的吐字上的。恰恰相反,轻声演唱要求有更积极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正如低声私语一样,需要轻声演唱的那些词,应该发音准确,更为重要的是用正确积极的气息。

善于以各种色调变化(从 PPP到 fff)来演唱,同时不破坏演唱的其他品质(齐、音准、音晌优美),这是一个合唱团的较高技巧,这使合唱团有可能演唱较难的合唱作品。

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独特的色调。合唱团及其各声部善于在一首歌曲的不同地方改变音响的力度。色调变化以及渐强和渐弱是演唱任何合唱作品时都应使用的。


3
群众性合唱的艺术的表现手段



(一)歌曲改编

在日益发展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中,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 、原样地演唱一首歌曲了,一般都要求对歌曲再作进一步的艺术处理,也就是改编,以便使演唱更加有特色 、有新意,能更好地展现歌咏水平。歌曲的改编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对于群众性合唱歌曲的改编,应注重简单实用的方法。

1.变速法,即改变歌曲的演唱速度。它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放慢演唱速度,即将原来旋律的时值按相同比例拉升 、放宽。第二种是加快演唱速度,即将原来旋律按时值相同比例缩短,进而带来音乐形象的变化。第三种是在作品的某一处音乐的运动完全停止,以强调其特殊的意义。

2.轮唱法,也就是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相隔一定的距离,进行连续的模仿演唱。它可在相同的音高上,也可在不同的音高上。轮唱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它所特有的此起彼伏 、热烈高亢的艺术效果 ,是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轮唱的两个声部之间,通常相隔两拍,但有时为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两声部间的距离可以缩短或拉长。

3.对比法,即根据原来旋律的音乐特点,写出一个新的旋律。新旋律要与原来的旋律在节奏上和旋律线条上形成对比,即你停我动、你动我停、你高我低 、你低我高,以形成一个此起彼伏的效果。这种方法的运用要在那些旋律的长音处进入。它可以形成快与慢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高与低的对比,齐唱与轮唱的对比,领唱与合唱的对比,男声与女声的对比,以及紧张与松弛的对比等。所以,对比作为一个基本方法 ,可以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艺术形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 )队形编排

合唱团的队形与排练是群众性合唱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重要方面。合唱队形的排列可考虑下述原则:

1.合唱团站成半圆形较为适当,因为这时所形成的音响最为集中。

2,将高音声部置于指挥者右手边,一般来说,业余指挥右手的优势比左手更大些。

3.一般高个队员在前排 ,并且在同排的中间。

4.为了使每个合唱队员的目光都能集中在指挥身上,站立时,以中心线为轴,队员各向左、右转 45度角,同时队员的肩部左右稍稍相叠。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决定队员之间的距离和姿势 。

由于空间、人数的因素,在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群众性合唱队可设计成不同的队形。


(三)演唱形式

群众性合唱不必像专业合唱那样正规 、严肃,可以有多种演唱形式。可以在合唱之中加入一定的朗诵 、念白、领唱、齐唱、重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也可以加入适当的童声,还可以根据歌曲作品的需要在合唱队的前面放人舞蹈,使之有静有动,甚至还可以加入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使之有情有物。不论用哪种形式演唱,都要注意分清主次,合唱是“主”,其他则是“次”。“次”如果运用得好,能加强舞台气氛,使演唱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从 而取得更好的演 出效果。但要注意,“次”的动作不宜过多,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影响演出的效果。


总之,在群众性合唱活动中,对上述合唱技巧及其艺术表现手段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和灵活处理 ,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唱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来源:南郑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