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 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作为深秋的节令, 标志着干支历戌月的开始。 它是一个反映气候 变化特征的重要节气。 在寒露期间,冷空气时常南下, 昼夜温差加大, 空气中的干燥感愈发明显。 在中国民间, 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语, 意指白露后, 露水从初秋的微凉 转为深秋的寒冷。 还有一句谚语: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 提醒人们天气已寒, 不能再赤脚趟水。 寒露三侯 露气寒冷 | 将凝结也 一候鸿雁来宾 从白露节气开始 鸿雁便陆续南飞 先到者为主 后到者为宾 到了寒露时 最后一批鸿雁 也踏上了旅途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寒意渐浓, 雀鸟已难觅踪影, 此时海边却突然 出现了许多蛤蜊。 它们的条纹和颜色 与雀鸟颇为相似, 因此古人认为这些 蛤蜊是雀鸟变幻而来的。 三候菊有黄华 指的是此时菊花 已普遍绽放, 标志着丰盛的秋季来临。 寒 露 古诗 初到陆浑山庄 唐·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寒露时节, 江南地区的人们有吃 螃蟹和钓鱼的习俗, 称为“秋钓边”。 随着气温迅速下降, 鱼儿向温暖的浅水区游去, 正是钓鱼的好时机。 同时, 许多地方有赏红叶的传统, 反映出对秋季美景的热爱。 此外, 寒露时节人们还会吃芝麻, 以养阴防燥,保持健康。 菊花盛开的这个季节, 饮用菊花茶和菊花酒也成为一种习惯, 增添了节气的文化内涵。
来源:画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