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
日

花
好
月
圆
夜
所有读者

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月圆人圆家圆圆满中秋~
民俗文化区
中秋起源
“中秋”一词始见于 《周礼·春官》:“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古代以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八月居中,故称中秋,又写作仲秋,“仲”也是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中秋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 取于月数,则蟾魄(月)圆,故曰中秋”(《长安玩月诗序》)。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古人就有秋天祭月的礼制,秦汉时有八月中秋敬老的活动,到了唐代,中秋节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唐代诗人留下了大量描绘中秋月色的佳作,反映了唐代人们对中秋节的深厚情感。宋代时,赏月、吃月饼、饮酒赋诗等习俗逐渐完善,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文化。
中秋习俗
祭月
赏月
吃月饼
树中秋
中秋俗语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又作“男不供月,女不祭灶”。旧时习俗,中秋节女子拜月,男子不参加。腊月二十三祭灶,是男子的事,女子不参加。《燕京岁时记》:惟供月时男子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过了中秋栽早稻——迟了季节
比喻事情做得不合时宜。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比喻家庭亲人多次离别后又团聚。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了点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距吃年糕的正月春节还早。喻时机尚未成熟。


诗词赏析区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题】诗中抒写怀念远人的深情,这远人是恋人还是友人不能确定,此外,诗人常用香草美人而别有寄托深意,此诗亦无从考证。首联为千古传诵之名句,境界开阔,感情深厚。以下写彻夜相思,从室内到室外,又回室内,竟发奇想捧月光赠人,又希望在梦中会面。全诗委婉深曲,饶富情致。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题】十五夜:八月十五中秋的晚上。诗中前二句写景,却不出“月”字,只显示幽寂孤独的环境;后二句则写望月感秋怀人之情,“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全诗构思新颖,意境含蓄,在唐人咏中秋的诗篇中,此为较著名的一首。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题】此诗乃肃宗至德元载八月在长安作。是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今陕西富县)。八月想奔赴肃宗灵武行在,途中被安史叛军俘归长安。诗人在月夜怀念妻儿,却写成妻子在对月思念他,以及孩子们由于年幼而不能理解母亲的思念的情景。这种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使怀念妻儿的感情显得曲折而更为深刻。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苏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了解更多中秋知识
欢迎登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网址:ctwh.cnki.net

往
期
推
荐

中
秋
—来源:知网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