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岐图文苑 | 盛开如鲜花的乡愁

2025-10-01 15:09:43 489

《花漫来时路》是湖北散文作家祁绍凤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恰巧的是,作者的笔名“深山百合”是花,书名《花漫来时路》也有花。佛教讲“拈花一笑”,那是用花表达世事的通达、人生的修悟;古人也说“无可奈何花落去”,表现的是世事的怅惘;而作者的《花漫来时路》,则是在感悟人生的同时,对美好情感的记忆与发现,对光明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对故乡鄂西那一方山水,盛开在记忆深处的乡愁鲜花般的赞美和瞻望。

图片

作者用大量的篇什写了亲情和乡愁,这是作者着墨最多的部分,也是本书的重点。在文章中,概念化的乡愁成了可触可感的具体物质:天井,青石板,雕花的门窗,老屋,断墙,水塘,老树……娘家的一切都牵引着作者的思绪和梦幻,“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梦回老屋一次,连梦里的情形几乎都一成不变:父亲总在忙碌,也顾不上和我说句话,母亲总在洗衣扫地或是做饭,连望也不望我一眼,……从梦中醒来,心里失落好久还无法入睡”(《老屋》)。而梦中的老屋,在作者笔下依然生动鲜活:“天井和四周都是用大小均匀的青石板铺就,长约1米宽约50公分,泛着幽幽的青辉,摸上去光滑冰凉,窗户都是木制且雕着花纹,大部分是雕的花花草草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鸟,那鸟儿的尾巴长长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老屋》)生活在老屋里的,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如《老宅旧事》中童年的我:“记得有一次我装病骗母亲,主要是想吃煎鸡蛋,以往生病了母亲就会给我弄好吃的,……结果我演技不到火候,被四哥和五哥看穿了,他俩在母亲面前无情地揭穿了我,我鸡蛋没吃到,倒是白白落了个笑柄,……气得我牙痒痒,总想报仇。”关于二爷爷的:“二爷爷,听到小妹一哭,他提着三尺长的旱烟袋就跑了出来,绕着厅屋和天井把四哥撵了好几圈。”关于小妹、哥哥、婆婆的:“小妹小时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但很有个性,不知为啥,她不喜欢别人望她,一望她就哭,可我家几个哥哥又淘气,……故意追着望她,逗她哭,她一哭,婆婆就拿着火钳或者锅铲跑出来。”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增添的是怀念和感伤,是星星点点的花朵绽放出的浓浓的乡愁。

弥漫在老屋里的,则是浓得散不开的让人嘘唏的亲情:“刚放学回家冻得手脚冰凉的时候,(我)总会被坐在火笼边喝茶的父亲哄着喝几口,说是小孩子喝点茶身体好。几口热茶下肚,我立马觉得暖和了好多,也许是雪水泡茶的原因吧,茶水也没有那种涩苦味儿了。长大后母亲才告诉我,那不是雪水的原因,父亲在下雪天为了让我暖暖身子,总是每天赶在我放学前泡点淡茶再加上白糖,然后等着我回家。”(《茶》)岁月流年,已物是人非,如今的老屋“荒草密布,荆棘遍地,乱石成堆,几堵断墙无精打采,伫立在一片荒凉之中”(《老屋》)。但记忆并没有荒芜,“我以为淡定了,以为对父亲的思念已经风干了,看来不是,依旧心痛,依然有泪”(《父亲》),作者伤感却并不低沉,“快乐的时光总是一眨眼便过,……眼看家乡的山水渐行渐远,些许惆怅涌上心头,于是便回头望望,却蓦然发现,身后,那一路明媚的阳光,始终在跟随着我”(《回家过年》)。乡愁,亲情,化作的是前进的力量,是人生道路上温暖的阳光,是盛开在前行路上的鲜艳的花朵。

本书还记述了故乡和远方的名胜、景地,那些优美的画面,亦如花草般赏心悦目,如“清清的水面上便似漂浮着一朵朵红色的祥云,水面荡荡漾漾将山谷间的空隙几乎填满,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盈盈满谷生辉”(《这里有个金家湾》),“晚饭后,是鹿苑人最悠闲的时候,搬把摇椅,泡杯新茶,搁自家大门口一躺,听青蛙和蛐蛐儿合奏,听鹿溪河的水流潺潺,乡村的夜晚,温润而宁静”(《鹿苑印象》),以及“贫困,是山里人永远的行囊,虽说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能换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但洋溢在漫云人脸上的依然是满足和安详”(《漳河岸边的漫云村》)。平常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铺上了一层灵光;盛开在苦难中的精神之花,也焕发出诱人的魅力。

《花漫来时路》情感细腻,描写生动,文风朴实,每一篇文字都如盛开在作者故乡鄂西大地的星星之花,这遍地的繁花铺满了浓郁的乡愁。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只予读者提供了乡愁的依据,更多的是让作者在乡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和启迪。“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以文学的眼光思考和观察,这个世界便阳光明媚,鲜花处处。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

作者:谭岩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