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馆员诵读:《华州古今》第5期

2025-10-02 00:53:49 419

朗读者:张钰琪

诵读内容: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主要由妇女担任。在泉护村文化遗存中就发现了粟和稻的外壳。1997年,在这里又浮选出炭化稻米,这是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的稻米实物,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那个时代最偏西北的稻米实物。渔猎活动是主要由男子担任的一种辅助性生产,而采集活动是由妇女儿童担任的另一种辅助性生产,虽然都不及农业生产重要,但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也是不可或缺的。元君庙--泉护村遗址发掘的生产工具中,石器不发达,磨制石器除斧、锛、凿及长方形石刀外还有大型扁石铲,而收割工具是陶片改制的陶刀。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骨角器,主要是锥、针等。除了陶制纺轮,还发现了布痕,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0根,证明当时已有比较进步的纺织手工业。纺织的原料主要是野麻纤维,人们从野麻上剥取纤维后用陶制纺轮捻成细线再编织成麻布。有了麻布,人们就能够缝制比较像样的衣服了。

距今四五千年时,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发现有这一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多处。龙山文化的时间在仰韶文化之后,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命名。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已从母系氏族进入了父系氏族,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生活以锄耕农业为主,有了田间管理。畜牧业较为发达,瓜坡镇南沙遗址的龙山文化层就曾发现两具完整的马骨。陶器已开始轮制,以灰陶为主。这一时期,私有观念、贫富差距和社会等级都逐步产生,随之出现父权制和军事民主酋长制原始社会开始走向解体。

原始社会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夏、商、周时期,这已是有记载可考的文明时代了。但在华州区这一小小的区域内,没有发现夏、商两朝可靠的有关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发现夏文化遗存,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以瓜坡镇南沙村发现的南沙遗址最有特点。

进人西周以后,华州区的历史就有了文字记载,华州区古代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来源:华州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