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古今》节选——华州概述(2)
诵读人:何莉娜
诵读内容
古老华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早在七八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元君庙—泉护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昭示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公元前806年,郑桓公在此建郑国.为华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始。公元前 687 年,秦国在此设郑县,是全国最早设县的县份之一。公元前 338 年,著名政治家商鞅在州西南遇难。为变法献身。公元 554 年,在郑县设华州,从此,华州成为关中东部的雄邦重镇,唐朝时,号称“通化门前第一州”。诗圣杜甫,在华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三吏三别”。华州郑县人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为唐朝中兴立下赫赫战功。北宋文学家李廌(zhi四声)、明朝文人王维桢,是华州文化底蕴深厚的代表。明清时期华州皮影的兴盛发展,使这朵民间艺术的奇葩,一直绽放至今。陈胜、吴广、黄巢、李闯王和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大军.都曾在华州留下历史痕迹。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华州历史崭新的一页,革命洪流,滚滚向前。每当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华州先贤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华州籍青年杨钟健五四运动前夕就结识了毛泽东,曾邀请毛泽东来咸林中学任教,因故未果。1921 年7月,经杨钟健介绍魏野畴来咸林中学任教,开大西北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先河。1928年5月,在以华州籍共产党员潘自力任书记的陕西省委领导下,威震西北、影响全国的渭华起义在这里爆发,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积累了经验,培训了骨干,使中央红军有了落脚点、出发点……
1949年5月,华县和平解放,人民获得新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富县富民”。华县人民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日趋完善。“中国钼业之都”,享誉全球;华州蔬菜,中外青睐;华州皮影,走红世界;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华州城乡旧貌换新颜,一步一层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6万华州儿女,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赶超越,砥砺奋进,让大美华州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