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线上展览】龙起中华——中国龙文化百馆联展(十五)

2024-09-19 16:10:32 64
图片
精神寄托

从古至今 ,龙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目中,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汉代,随着龙的日趋神圣化,从宫庭到民间,从衣饰、用具、屋宇和其它装饰物,饰有龙图案是很普遍的行为,人们坚信这种“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的“鳞虫之长”可以登天,为世人沟通和传递天国信息;可以潜渊,为生民获取利益。因而在留存至今的汉代画像石刻、砖、瓦、铜镜、漆器、玉器上可见到数量不菲的龙。

图片

勉县博物馆藏

明·双龙戏珠铜镜



197595日勉县废品收购门市部征集。铜质,桥形钮,座外区饰双龙戏珠,一丛花草,边缘为素面。



图片

勉县博物馆藏

清·龙纹青花瓷碟



2019125日勉阳镇李凤波捐赠。瓷质,青花龙纹,背部有两处标识印记,底部有二道青花弦纹,内有花押款。



图片

安吉县博物馆藏

东汉·龙虎对峙纹铜镜

图片

德清县博物馆藏

·龙首柄青铜熨

图片

汾阳市博物馆藏

·青釉三系龙柄瓷壶



     通高45.5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13厘米。1989年11月汾阳市北关村宏堡道出土。        

三系凤首壶,盘口束颈,卵形腹,平底,在肩部与盘口一侧置柄,上端作变形凤首衔盘口,有坚耳圆眼,顶部有冠,双鼻卷曲向上,张口且衍盘,上唇似龙形在盘口内,柄下端用三个圆饼形的假铆钉加固,与柄相对的一侧和左右两侧的肩部置三个泥条盘成的复系,系下端仍饰圆饼形的假铆钉,颈部有三道弦纹,肩部有两条弦纹,腹中部有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并有冰裂碎片纹,腹下部脱釉,底无釉。



图片

汾阳市博物馆藏

·青釉四系龙柄鸡首瓷壶



41.2厘米,口径9.4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13.2厘米。重3221克。2007年胜利西街进行拆迁改造,410号工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

该器物直口,长颈,颈部有三周凸弦纹,溜肩,深腹,下腹内曲,平底外凸。双龙形柄,鸡首形流,肩部置对称桥形系。胎质粗松,胎色青灰。器物表面施半釉,釉色青中闪绿,有细碎开片。此墓的发现打开了隋唐时期汾州、介州地区粟特人研究的一扇明窗,是研究唐代山西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绝好材料。



图片

淮南市博物馆藏

东汉·龙虎对峙镜



直径19.55厘米,厚0.5厘米,重762.5克,1958年淮南市唐山公社出土,此镜形制较大,纹饰繁缛精美,是东汉时期铜镜中的珍品。圆形,乳钮,圆钮座。中区有一高浮雕硕大盘龙,环绕乳钉与虎对峙,龙虎皆饰突起的羽状纹。龙纹形态较虎纹要大,二兽均大张口、怒目、侧身,龙爪弯曲,龙后羽展开,卷曲至虎首下。此镜高浮雕、细线与面结合,遒劲有力,十分生动。中区与外区间以双细线弦纹。外区六个四叶柿蒂座小乳钉分成六个环绕区。一、二区各饰一匹飞马,前马张口回首,后马张口低首,马首后鬃毛直立,两飞马鬃前有反文铭,应是马的自铭:“赤诵马”和“王桥马”。三 区饰螭龙,侧身,头部有后飘长角,做飞奔状。四区饰鸟瞰状螭龙,龙首伏于腹上,双目怒视。独角后甩。五区饰长颈回首状龙,张口圆目。六区饰正面螭龙,口部夸张有巨齿。中区与外区饰双弦纹,间以环绕的栉纹。镜缘饰变形勾连螭纹。


来源:勉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