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暑期文化活动 | “我的阅读故事”征文获奖作品荐读:成人组(二等奖)

2025-10-21 05:17:53 332
最是书籍启迪人生


作者:张宇鹏


在这个嘈杂而匆忙的世界中,我想自己应该感谢这颗对阅读饱含痴情的心,它不仅让我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更让我体会了别样的人生。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仿佛登上了一座高山,俯瞰着世界;而读完一百部经典,就如同站在高原,感受自然的辽阔。

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始终是寻求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它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种种问题。随着阅读的增多,书籍也将熏陶与启迪人生,个人修养也将不断提升。古人常言道:“胸怀文墨虚怀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对于青年而言,读书始终是最佳的良药。或许,当下多数青年就如同《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面对苦闷会感到焦虑、彷徨、失落和惘然,会被困在婚姻之城、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然而,书籍却能引领我们发现全新的人生视角。现如今,我们常听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现实完美诠释了这句富于哲理的名言。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自在地活着,并不想被“围城”束缚。这种种现象似乎早已在《围城》这本书中呈现出来,也正是这样的书籍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正是这样的经典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和希望。纵然我的心在时代的浪潮中感到疲惫,我的面容也可能因此而萎靡,然而它总能将力量不断注入我的灵魂,给予我无限的慰藉。

图片


我与《围城》的三次邂逅,第一次是以电子听书的形式,第二次是自主阅读,第三次则是在文学课上。自那时起,我便爱上了这部经典,日后每次品读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考。我常想,七十年过去了,时代发生了剧变,而《围城》中的三座城依然在青年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也许,我没有资格去嘲笑方鸿渐,因为多年之后我会发现自己也曾是他的缩影。而我作为一个不甘堕落的青年,想更多地从书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主人公方鸿渐,我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平庸”,自留学回国以来,他的境遇一直在变差,但他缺乏的不是背景,更不是运气,而是在该奋斗的时期选择了躺平。最终只因平庸而吃尽了苦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他都是选择得过且过。我们不妨看看,所有不得意的人身上都会有方鸿渐的这些毛病,一步步从飞驰人生走向一地鸡毛,直到被生活彻底打倒在地上。我想,本质上是人性中存在“惰性”,学习的苦需要你主动去承受,而生活的苦则只会让你被动地接受。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接受生活的鞭挞,也不愿尝试奋斗与学习的原因所在。

在书中、在方鸿渐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在现实中不断被重现放大。当下社会,你会发现同一起点的人,差距在不断扩大。也许在同一所大学,成绩好一点或者差一点,你们在宿舍一起打游戏,在教室一起上课走神,在食堂一起吃饭,看似都是一样的人做一样的事。然而,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决定不同的人生境遇。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曾经身边的人如今已风生水起,你的自尊也会遭受沉重的打击。我想:“同一起点也许本身就是一个错觉”。在书中,方鸿渐、赵辛楣和苏文纨已经告诉了我,别人的家境本就比你强,方鸿渐只是通过一时的机遇产生了错觉。到了那一刻,一步错就是步步错,想要超越早已望尘莫及。

我想,一个人的情商与智商是不分伯仲的。方鸿渐的不通世故让人觉得有趣,然而,生活的铁拳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头破血流。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时常意气风发,他们不懂世故也不学世故,总是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远离一切是非,远离人情世故。然而,你会在不经意间被人情世故死死地困住。从方鸿渐身上,你能够预见未来,是以他为榜样还是反面教材?这由内心决定,更由行动决定。

方鸿渐深深陷入了职场困境之中,他也与韩学愈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是社会中两种不同的人。同样是空学位,方鸿渐所作所为却得罪了所有人,遭到排挤。读到这里,我想,一个人如果情商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智商来凑。而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何为真诚。也许笑是给你看的,也许夸你并不是真正的赞美。方鸿渐在家庭中的不通世故,导致不仅得罪了父母,还得罪了妻子的家人,从而导致生活一团糟。这恰如《红楼梦》中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人情世故。

有些书需要一些年龄和阅历才能体会出深层的韵味。我想对于青年而言,要想突破人生的围城,或许,我们不得不坦然地面对人生的风波,从容地去接受心酸苦楚。不同的时代都有着相同的人生困境。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追求理想,时刻保持清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