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我们
文/窗外风
依然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偶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节目播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朴实流畅的文风,加上艺术家李野墨精彩的诵读,深深地吸引了我。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命运,深深地牵动听众的心,那时候每天打开收音机收听《平凡的世界》是我一放学就丝毫不耽搁往家跑的原因,沉浸在李野墨浑厚的声音里,我的心情随着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命运而起起伏伏。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统计,《平凡的世界》当年的直接受众超过三亿。节目播出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两千多封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也创下"长篇小说联播"历史之最。后来面世的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也让读者知悉了路遥生前的创作状态: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天凶猛地抽掉“两包烟”,写到第二部最后,他甚至感到“身体的弦彻底崩断”。这种“不要命”的写作最终也夺去了路遥的生命。
一九八六年春,路遥用了六年的时间,倾尽心血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也因此享誉文坛。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平凡的世界,它赞美青春和生命,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努力,挫折与追求,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人生。
多年以后,我参加工作,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拿到工资就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我捧着这本曾经牵动心弦的书,闻着它散发出的油墨香,当年收听广播的那种曾经熟悉的感觉潮水般漫上来,我是孙少安,我也是孙少平,我还是田润叶,我也是田晓霞……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起来。
在以后的人生中,每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拿出《平凡的世界》这套书,再一次被孙少安和孙少平同命运抗争的勇气激励,我沉浸在书里,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曾经有一次,遭遇到人生最大的挫折,很久都不曾从挫折中缓过来,我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季,知了声声叫着,绿荫下我抬头看天,蔚蓝天空上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雪白,云朵们要去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翻阅着手里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心中豁然开朗,既然命运如此折磨,那必定是有它的道理,有时候拐个弯也是对命运的另类抗争。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写一些小短文,陆陆续续地在报纸上发了一些豆腐块,但是更大的收获就是,从此我知道了人生可以这样过:就是用文字来充实自己,用写作来充盈生命。
每当人生中遇到挫折和磨难,每当自己觉得几乎熬不过去的时候,我就想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它给与我同命运抗争的勇气。
时光飞逝,以前那个跑回家听长篇联播的小姑娘仿佛还在眼前,转眼已经成了饱经沧桑的中年人,那套《平凡的世界》早已经被摩挲的折痕处处,时光里泛了旧。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在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中,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