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对上古先帝与龙深邃渊源的描绘,为后世帝王找到了专属标志。秦汉以前,龙纹饰已普及诸侯贵族作为装饰物使用,是一种阶级与权力的体现。龙作为皇权专属,始于嬴政人称“祖龙”。汉代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之后的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把龙用在帝王使用的物品上,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勉县博物馆藏 白玉石质,长方形,透雕云龙纹
德清县博物馆藏
泰安市博物馆藏 神袍身长:220厘米,袖长:440厘米,袖肥:100厘米;在鹅黄缎面上用金线织绣,前胸、后背、两肩、两袖用金线共绣十团龙,团龙周围绣五彩祥云、吉祥八宝及花卉,云龙之间各绣蝙蝠一只,饰宝珠一颗;前后襟绣升龙及海水祥云,海水中绣花篮,祥云上绣层叠高山,点缀珊瑚、犀角、宝珠、方胜、书画、银锭、如意等吉祥八宝,绯红色绸做衬里。清乾隆年间御赐岱庙。现收藏于泰安市博物馆。
泰安市博物馆藏 壶高19.4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9.8厘米,洗口,束颈,球形腹,高圈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形流,弯曲向上。通体外施绿釉,内泥金。上部、颈、足饰泥金云纹、蝙蝠纹,鼓圆腹饰泥金云龙纹、蝙蝠纹,洗口的上下沿、流口沿、足部堆塑泥金小连珠纹,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泥金款。清乾隆年间御赐岱庙。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泰安市博物馆。
郑州旭日青铜博物馆藏 半浮雕式,钩首短小,钩体为横向绞龙,钩体上镶嵌绿松石已脱落遗失。绞龙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龙的躯干相互交缠的纹饰,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