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通常在每年公历6月21-22日之间。 夏至标志着阳光直射地表的 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 是一年中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的时刻。 夏至之后, 阳光开始逐渐偏向南移, 白昼时间逐渐减少, 而黑夜时间逐渐增加。 这也意味着夏天正式来临, 气温逐渐升高, 天气变得更加炎热。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 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三 夏至 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这段时间, 雄鹿的角开始脱落。 古人认为, 鹿角一般都是朝前生长, 所以是属阳。 夏至开始阴气升,阳气衰, 所以阳性的鹿角便要开始脱落了。 鹿角解的“解”字是脱落的意思。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 骄阳酷暑里的声声蝉鸣, 仿佛在告诉人们: 知了知了,热啊热啊。 伏天的暑热开始进入高潮。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 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 此时节阳气已达到极限, 阴气迅速增长并准备发力, 所以半夏也在这个时候生出来。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 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 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的传统习俗依旧丰富多彩, 一些地区有吃粽子、 祭祀祖先、驱邪避灾等习俗。 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 代表着夏季的来临, 更是承载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 在这个时节, 人们通过各种传统习俗, 庆祝夏季的到来, 祈求丰收和幸福。 中国一些地方有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面条作为中国传统的面食, 来源:画说传统
自古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