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原意为“ 上元节的晚上”,其又称元夕、小正月、上元节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因正月十五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元宵/故事 元宵节快乐 LANTERN FESTIVAL 传说一 传说二 元宵/习俗 游 龙 灯 舞龙灯,也称耍龙灯或龙舞。长长的龙身,蜿蜒起伏,翻腾游走,龙身灯光闪烁,流光溢彩,景象奇丽壮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曾描述宋代元宵节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吃 汤 圆 元宵节主要习俗之一:吃汤圆(元宵)。从宋代开始,欢度元宵节的节日食品便是元宵。那时元宵被称为“圆子”、“糖元”。“元宵”和“汤圆”除了外形相似,制作方法和口感很是不同。其叫法也是分区域,“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踩 高 跷 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高跷属于中国古代百戏之一。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会此项技艺都是民间高手,早在《列子·说符》中提到,“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正月十五夜 舞 龙 舞 狮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狮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元宵/活动 活动时间 2月23日-2月29日 活动规则 1.答题前请填写基本信息,答完题必须点击“提交”按钮; 2.本竞答活动共20题,共100分,限时8分钟; 3.活动期间,每个账号有1次答题机会。排行榜将会保留最优答题结果; 4.参赛选手须提交准确的信息,一旦核实有误,主办方有权取消其获奖资格; 5.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6.参与本次活动即视为完全同意全部活动规则。 参与方式 识别二维码,开始答题 活动内容 1.查看元宵节习俗方面科普知识; 2.阅读结束后扫描活动推文页面的答题二维码,参与答题,一个手机号限参与一次; 3.答题前,请读者输入姓名、电话以及所属图书馆,以便进行奖品领取。 活动奖品 为前8名的读者发放书童AR科普专属账号(三个月有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