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让学校师生领略“非遗”魅力,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6月4日至6月6日,由中共秦都区委、秦都区人民政府主办、秦都区文化和旅游局、秦都区教育局、秦都区文化馆、秦都区古愚学校、西北二棉学校、秦都区彩虹第三学校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秦都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分别在秦都区古愚学校、西北二棉学校、秦都区彩虹第三学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6月5日,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青、区人大副主任裴黎明、区政府副区长王晨曲、区政协副主席蔺剑青、区文旅局、区教育局、区文化馆、西北二棉学校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以及我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负责人、西北二棉学校的全体师生1500余人参加了西北二棉主会场活动。 秦都区政府副区长王晨曲宣读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单位的通知文件。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青为第八批秦都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阳高跷》《“苏家鹰”风筝制作技艺》授牌。

区人大副主任裴黎明为列入第八批秦都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长喜、朱静、华卫宁颁发证书。

区政协副主席蔺剑青为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单位秦都夕阳高跷协会授牌。

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青致辞。





与会领导和全体师生们观看了《东南坊牛拉鼓》《西阳高跷》《“苏家鹰”风筝制作技艺》《两寺渡红拳》《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等非遗舞台表演,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不仅有秦都区非遗保护成果静态展览,还有我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制作技艺》《炭精画》《咸阳面花制作技艺》《重阳追节送花糕》《西部戏剧脸谱造型》《秦都咸阳民间剪纸》等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的活态展示。制作精妙的“苏家鹰”风筝,色彩鲜明的脸谱,栩栩如生的面花,惟妙惟肖的炭精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引得在场学生惊叹不已,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秦都区非遗保护项目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秦都区文化馆馆长、秦都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艳妮授课

《秦都咸阳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朱小静授课

参观结束后,还为学生们带去了《非遗知识普及》《秦都咸阳民间剪纸》《风筝制作》非遗公益课。





在6月4日和6月6日的分会场活动中,我们分别走进了秦都区古愚学校、彩虹第三学校。不仅带去了秦都区非遗保护成果静态展览、非遗代表性项目《炭精画》《咸阳面花制作技艺》《重阳追节送花糕》《西部戏剧脸谱造型》《秦都咸阳民间剪纸》等代表性传承人的活态展示,还为全体师生进行了《西阳高跷》《“苏家鹰”风筝制作技艺》非遗舞台表演。除此之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上了两节生动的非遗公益课。




秦都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6年,受到辖区学校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很多年没有见过的传统文化又回来了,看了以后很是振奋。希望此项活动经常开展,让孩子们从小就能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爱上非遗,传承非遗,保护非遗,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