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5-11-12 13:11:46 438

图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片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牛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片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片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图片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图片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图片

我们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图片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说

图片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

图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来源:白水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