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
向全球发出一项倡议——呼吁熄灯一小时
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该活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众环保运动
聚焦全球范围内自然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危机
“地球一小时”2024年主题是为地球献出一小时。
人类对自然的不可持续利用正在加速气候崩溃、生物栖息地丧失和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我们正在不断地承受自然破坏的后果,例如洪水、野火、极端天气等众多灾难。
我们必须现在就采取行动,感谢并回馈大自然,保护我们星球的健康,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福祉!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除非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限制升温在接近1.5℃或甚至2℃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领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促进实现碳中和。
本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其与碳中和的协同关系。根据光大环境对固废处置、水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治理和气候治理等业务领域的理解和实践,本书阐述了减污降碳机理和协同治理路径,介绍了促进碳中和的绿色金融措施,还分享了光大环境多年来的最佳ESG实践以及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国崛起的代价是经济迅猛发展必然带来的环境污染。
继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后,新时代的中国作出了新的选择,即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倒逼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更在巩固农业经济初级整合式生产、工业经济精细化复杂批量生产技术和成果的基础上,向智能化、智慧化的数字经济进军。
实现数碳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彰显了大国担当,更是开辟了全球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方向。
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帮助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避免人类在未来遭受气候灾难。
在本书中,他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为目标,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以及所需的突破。同时,他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套具体的行动方案。
关于人类未来——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关于技术创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要基于创新驱动。
关于投资机会——“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3日晚8点30分,关上灯、点亮希望,为地球献出一小时,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些有益的事。
爱护地球不仅仅在一小时、一个周末,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地球的敬意,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