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和历史吧!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你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在1996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又名“世界图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阅读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会广泛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每年的4月23日,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1997年1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门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1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决定把每年12月的“全民读书月’挪至4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
中国图书馆学会坚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宗旨,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 ——陆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繁华静处遇知音
阅读点亮心生活
让爱读书的我们在这里相遇吧~
来源:襄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