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1953)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练,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09年,蒲宁当选俄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蒲宁远赴巴黎,开始了一段侨居生活,期间相继创作了《米佳的爱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等作品。1933年,蒲宁因其“严谨的艺术才能在文学散文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
罗曼·罗兰盛赞蒲宁:“标志着俄罗斯文学的复兴”,“是一位当代伟大的艺术家”。


《米佳的爱情》
米佳和卡佳是一对恋人。在米佳眼里,卡佳在意戏剧胜过自己,她为了在戏剧上成名,和喜欢引诱女学生的校长也毫不保持距离。满心苦楚地,米佳决定离开卡佳一阵子,然而,对卡佳离开自己的担心愈加强烈了…… 蒲宁的作品继承了厚重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哲学的思想,反映了作家对古老文化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的向往和求索。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在《米佳的爱情》这部作品中,对于年轻一代的感情生活,蒲宁对其中复杂多样的心理世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描写,比如情感的体验以及内心的真实状态等。 这部作品再次回到了传统文学的视角,并从多个角度对死亡进行了指责,虽然这样,它却依然在俄国掀起了一阵浪潮。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以主人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用散文诗一样的优雅笔调,将大自然的声音、气味、色彩和光线,细腻捕捉并诉诸笔端,并且抒情地回忆了俄罗斯的乡土、古老的民风,从主观感受和体验中不断探索与发现自我,展现了俄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本色。 在本书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人由生至死的漫长的、美好的生活历程;占据中心位置的正是迷人的乡野风光以及生活,是大自然的四时变化在主人公心灵中引发的感触。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几乎可以看作是一部自传,因此与之前相比,蒲宁能够更加深刻地对俄国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腻的描写。 在这部作品中,蒲宁所拥有的独特技能——对俄国物产丰富的农村景象的完美刻画,简直体现得淋漓尽致。
林语堂说过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 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 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 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 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 蒲宁就是这样的作家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