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阅美之声 | 经典诗文 ·《渡荆门送别》

2025-04-27 15:08:34 330

阅美之声 | 经典诗文 ·《渡荆门送别》



在中国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长河中,诗词是最绚丽的文化瑰宝,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礼赞。朋友,就让我们一起相遇在“阅美之声”,唤醒您心中的诗歌情怀,从心中油然地生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吧!

本期推荐的·李白所作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唐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
渡远,乘船远行。
楚国,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大荒,此指广阔的原野。
海楼,即海市蜃楼。
怜,爱。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作者把四川当作故乡,长江自蜀东流,故称。

赏析: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江入大荒流”一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境界高远。尤其是“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万丈豪情,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作者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因此他用高度凝结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不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诵读:宋进英宝鸡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阅读推广人,有声语言爱好者,宝鸡市图书馆“阅美剧社”成员。

制作:张玲芳







来源:宝鸡市